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應用地質研究所 文章列表
#
應用地質研究所
約 13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國內
房地產
台灣藏36條斷層!強震住哪最安全?地質專家一致點名3區:地盤堅實穩定
台灣近期接連發生多起地震,讓不少民眾都相當擔心,也因此有關「住哪不怕地震來襲?」的話題再次發酵。對此,節目「新聞觀測站」就邀請3位地質專家討論,並一致認同台灣其實有「3個地方」是相對安全的區域,受到地震的影響最小。
吳欣蓉
2024-05-04 12:26
風生活
國內
天氣
為什麼最近一直地震?還會有餘震嗎?氣象專家給答案
花蓮3日發生規模7.2地震,昨晚至今天(23日)上午餘震不斷,還有2起規模6以上。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說,0403地震的主震及餘震序列能量大部分已釋放完,不用太擔心。
中央社
2024-04-23 13:55
風生活
國內
不斷更新》餘震暴增害花蓮2棟樓塌!氣象署曝關鍵原因 地震災情、保命方法一次看
花蓮4月3日發生規模7.2大地震,之後台灣就餘震不斷,尤其從22日開始,餘震震央從北轉至南邊,更震倒了2棟原先就貼紅單的大樓。氣象署分析近兩日於震發生原因,還有專家示警海溝巨型地震恐造成台北大量樓倒,風傳媒新聞焦點為大家整理地震懶人包,教大家地震來了該怎麼辦。
風傳媒新聞焦點
2024-04-23 11:39
風生活
國內
即時
花蓮地震4月破千次!專家曝餘震突暴增原因「還在高峰期」 揭預估規模、時期:只是剛開始
花蓮自4月3日發生規模7.2強震後餘震不斷,更從昨(22)日早上起一路狂搖至深夜,直到今(23)日凌晨2時許的睡眠十分,10分鐘內還發生2起規模6以上地震,期間也出現多次有感地震,全台震感明顯,讓不少民眾難以睡得安穩。更有專家表示,可能還會有規模5、6的餘震,時期恐長達半年至1年。
古靜兒
2024-04-23 10:35
新聞
政治
海溝巨型地震「台北恐搖3分鐘」 專家曝可怕3特性:會比921大很多
花蓮在4月3日發生規模7.2大地震,造成嚴重震損,今(23)日凌晨花蓮又有2起規模6以上地震,造成富統飯店傾斜、統帥大樓傾倒,氣象署研判是0403強震後的餘震。對此,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日前曾示警,要留意東部外海的海溝型地震,而昨日的餘震也讓他直言有些異常,他直言若發生海溝巨型地震,擺動幅度會比403和921大得多,台北的大樓恐怕會倒得很徹底。
張庭維
2024-04-23 10:09
新聞
政治
核四建在S斷層上?趙少康:北台灣如此危險,是否趕快遷都?
日前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等人指出,S斷層橫跨整個核四廠址,經過1號與2號機房底下,核四的耐震係數需重新評估,目前遠遠不足。對此,《中廣》董事長趙少康於臉書發文質疑,若陳文山、台灣海洋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名譽教授李昭興與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3人的警告是真的,中華民國是不是應該趕快遷都?否則大台北600萬人的生命財產豈不危若懸卵?
鍾秉哲
2021-12-09 21:03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周南山觀點:從地質和耐震觀點,試算核四輻射外洩的風險
提到核四啟封,很多人都覺得危險。其實危險是一種感覺,無法量化。而風險才是科學分析,是可以量化的。我們應透過風險分析,才能瞭解核四是否真正危險?
周南山
2021-12-07 05:50
VIP
評論
政治
國內
新新聞
專欄
顧爾德專欄:侯友宜、林姿妙真的是「不懂核廢才反對核四」?
十二月十八日將舉行的四項公投已進入兩陣營短兵相接的肉博戰。這場公投大戰具有兩層意義:一是原本公投具有的對爭議性政策藉由直接民主決定的政策層面意義;另一層是政治性意義:在野黨或反執政黨的民眾要藉公投否定執政黨的政權正當性。
顧爾德
2021-11-27 14:40
新聞
政治
國內
「要重啟也不能在原址!」學者:核四耐震不足,不會因為公投變安全
4大公投表決在即,在「重啟核四」一案中,核四是否會因為廠區下方的「S斷層」以及外海的活動斷層,對核安造成影響,成為雙方攻防的核心議題。全國廢核行動平台、野薑花公民協會今(25)日上午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地質學者指出,核四耐震係數根本不足,應回歸科學證據,核四不會因公投就變安全。
王祉茜
2021-11-25 16:06
新聞
國內
下班經濟學
每一百年就有一次,台北地震周期來了?學者引述理論,氣象局:持續觀測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今天表示,由於台北百年地震週期將到,提醒民眾要注意防災。氣象局則回應,尊重學者的意見,將會持續觀測。
中央社
2020-12-11 16:33
新聞
國內
宜蘭可能再發生規模8強震?學者:此處有「隱沒板塊」,的確有可能!
宜蘭近海今(8)日發生芮氏規模6強震。學者表示,此宜蘭近海區域本來就是容易發生地震的區域,偶爾發生大一點的地震也屬於正常,不過此地有隱沒板塊,的確未來有可能會發生強震。
中央社
2019-08-08 15:42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面臨地震活躍期,台灣的搜救準備夠了嗎?
台灣東北部海域5月31日發生芮氏規模七.二地震,最大震度四級。報載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李錫堤表示,該處百年前也發生過規模差不多的地震,現在週期差不多到了,目前正處於隱沒帶內部型地震活躍期,能量還沒釋放完,有可能發生規模八的地震。台大地質系教授陳宏宇也說,台灣東北角一帶及外海本就是地震頻繁帶,對於地震防災應時時刻刻提高警覺。
江育信
2016-06-15 06:10
新聞
國內
7.2地震能量還沒釋放完?專家:恐有規模8地震
台灣東北部海域31日下午1時23分發生規模7.2地震,僅次1999年規模7.3的921大地震。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李錫堤表示,此次震央位置,百年前也發生過規模相差不多的地震,百年周期差不多到了,依照上次地震紀錄資料預測,此次地震規模還不夠大,能量還沒釋放完,應該還會有規模8的地震。
杜兆倫
2016-05-31 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