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的知識思想浪潮,從發生的中心點北京,一路擴散到中國偏遠的內陸省分,青年毛澤東的經歷可以說明此一過程。日後領導中國共產黨達四十餘年的毛,此時還是個靠自學獲取知識的中學畢業生,他寫過幾本內容激進的小冊子,在湖南省會長沙經營一間小書店。根據現存於世的書店銷售紀錄,在1920年的四十天期間,書店賣出三十本英國哲學家羅素(BertrandRussell)的《政治哲學》(PoliticalIdeals)、五部美國教育家杜威(JohnDewey)的演說集、三十本無政府主義思想家克魯泡特金(Kropatkin)的文集、五本《愛的成年式》(TheComingofAgeofLove)、十本達爾文(Darwin)的《物種起源》(OriginofSpecies)、數十冊關於俄國革命與科學方法論的研究集、超過四十部胡適以白話文撰寫的《嘗試集》(胡適是北大教授,也是五四運動的領軍人物)、最後是165本「五四運動」最重要的刊物:《新青年》。銷售上述這些書籍共獲利三十五元;淨利是虧損的,不過書店的五名員工都沒有支領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