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慟》構思於2020年疫情底下,與《瘟世間》、《晨曦碎語》同時醞釀,原是幾年前一組「五四」人物的匯集,我又加上一组評析中國崛起的雜文一併發給印刻,書名《現代前夜》,卻由我的印刻編輯陳鍵瑜轉來編輯部的回复:建議以當代環境的全球大格局切入,延續「鬼」、「瘟」兩書的語境,作為廣域政治文化觀察評論,調整目次輯名順序,以大洋視野檢視海陸文化的激盪,到「地緣政治學」演化,破解帝國僵化思維,再批判中國社會現狀,最後回眸溫美人文風範——這麼大氣的構思,令我想起自《河殤》以來延續至海上的新語境,為配合「殤」字,找到「慟」字,無意間達到《河殤》續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