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康寧祥 文章列表
#
康寧祥
約 11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VIP
政治
歷史
新新聞
歷史新新聞》1987年民進黨五一九遊行 表面衝撞體制背後卻一直「喬」
民進黨目前不但是中央執政黨,而且還是在國會占多數的「完全執政」,因此很少人記得,在民進黨1986年成立之初,由於台灣還處於戒嚴令之下,不但仍有報禁,甚至國會還有「萬年民代」、仍未完全改選,當然總統也不像現在是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要靠選舉取得政權,對當時的民進黨有如天方夜譚。
新新聞編輯部
2023-05-24 17:10
新聞
政治
國內
歷史
新新聞
新新聞.李登輝紀實08》官邸發動奇襲,江山一夕變色
李登輝前總統結束了他98年的風雲一生。
廖福順
2020-07-31 20:30
評論
政治
風書房
歷史
專欄
黃清龍專文:蔣經國筆下傲橫的黨外「政敵」們
閱讀蔣經國日記,除了關注他對黨內人物的評論,蔣對黨外人士的批評同樣吸引我的注意。特別是在上世紀七○年代,日記中時不時出現這類的記載,這當然和黨外運動的崛起有關。
黃清龍
2020-07-11 05:50
新聞
政治
國內
新新聞
新新聞》疫情指揮中心穩住民心 李登輝國安幕僚打造的
2003年SARS疫情肆虐,當時抗煞總指揮李明亮請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幫忙,希望國安單位能協助抗疫。李遠哲於是向國安會秘書長康寧祥請求支援。李登輝時代訓練出來的國安幕僚張榮豐、劉湘濱與賴幸媛等人進駐疾管局,以軍事作戰指揮中心模式,協助建立疫情指揮中心。
楊舒媚
2020-04-22 15:00
評論
政治
專欄
吳統雄觀點:以集會與民調預測選舉,都有誤差
以造勢集會與民調預測選舉,均有誤差。今年許多坊間民調公司,加入想當然耳的手機民調、與年齡加權,其實違反科學原理,反而擴大誤差。
吳統雄
2019-11-01 06:50
新聞
政治
國內
喜樂島》高呼「反併吞」現場破10萬人 金恆煒諷:一定有一個人會嚇死
喜樂島聯盟今(20)舉行「全民公投反併吞」。針對民進黨日前決議,民進黨各級黨公職及候選人不應參加一事,凱達格蘭學校校長金恆煒致詞時諷刺,民進黨杯葛的運動,卻來了這麼多人,「一定有一個人會被嚇死(暗指總統蔡英文)」;民進黨黨公職、從政人員,沒有人不被蔡英文下令不可以來,但今日出席者,都是台灣民意、台灣人,為了追求獨立建國,這不會被任何人攔阻。
周思宇
2018-10-20 16:07
評論
政治
陳昭南觀點:基層深耕,綜評黃國昌的大戰略(之3)
最近兩個月有個很重要的訊號,國民黨的負面評價在新政府開張而且還不斷出包的狀況下竟然繼續在上升趨勢中。從最新民調看,原本還在50%以下的不滿意度已突破50%,直接上升到57%以上。這警示國民黨已經進入死亡通道,也等於喻含著這個政黨在任何大選區裡,只要打著國民黨旗號都必將穩輸。
陳昭南
2016-08-06 07:10
評論
政治
國內
孫大川專文:轉型正義─政治算計得多,嚴肅處理得少
1988年回國之後,我專心投入原住民的文化復振工作,開始在各報章雜誌上寫文章。不久康寧祥先生籌辦《首都早報》,做為文化版的編委,每周得寫一篇專欄,因而逐漸養成觀察評論時事的習慣,藉以抒發一些來自原住民角度的看法,後來還收録在幾本陸續出版的拙著中。解嚴後台灣社會、政治、文化的變遷,尤其修憲、總統直選、政黨輪替等大關節,驚嘆之餘,都留下了若干平凡無甚高論的評論,算是個人回應自己所處時代的心影。
孫大川
2016-03-11 06:25
評論
政治
國內
風書房
《臺灣政論》是一把開啟台灣民主的鑰匙:《我的黨外青春》選摘(3)
《臺灣政論》是國民黨政府一九四九年遷台後,第一本由台灣本土精英創辦與主導的政論性雜誌,更是以後一系列黨外政論的先鋒。由於《臺灣政論》結合戰後新一代精英從事反對運動,所以被視為黨外運動的起點。
廖為民
2015-11-26 05:20
評論
政治
吳典蓉專欄:民進黨沒有走的那條路
就如義大利哲學家克羅齊的名言,「一切的歷史都是當代史」,但這句話的負面意涵是,我們習於以結果來解讀過去,因而錯失了種種的可能性,畢竟,如何解讀過去,總是攸關於我們如何看待未來的。
吳典蓉
2015-04-11 19:54
評論
風中物語:補修黨外學分
帶著補修黨外學分的心情,三天硬拚完了《台灣,打拚──康寧祥回憶錄》。這本大書,坐著讀躺著讀都辛苦,但是,上手之後卻輕易放不下手。特別對我們這種生活經驗迥然不同的晚輩而言,連他回憶台北萬華堀江町都讀來津津有味。
夏珍
2014-01-08 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