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資本市場的金融工程與金融創新,是將不同的資產與現金流分解結合,組裝成一系列可供投資人持有收利息或炒作賺差價的結構金融商品。華爾街老鳥常常挖苦自己幹的是包裝業,更黑色幽默的說法是食品加工業。資產證券化的製程,確實有點像香腸工廠:豬隻大量輸入,香腸自動產出。香腸好不好吃、能不能吃、該不該吃,往往取決於金融資產證券化廠商的良心與信譽。歷史雖然證明這些廠商並不總是可靠,但市場仍然需要結構金融。金融工程將「風險」加工成可用以投資或投機的商品,讓市場中願意承擔風險的資本能為有融資需求的客戶所用,確實為活絡市面提供了必要的功能。當然,如果資本市場中次等香腸太多,投資人也會消化不良。結構金融商品最大的風險,其實是另類的食品安全問題。一旦供應鏈拉得太長,沒人敢打包票一定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