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很紅的紐約客記者何偉和歐逸文,都發現自己因為對中國讀者的巨大影響力,而可能被北京的政黨和政府所利用。為了避免被刪節誤讀,繼何偉之後派駐中國,深入觀察寫出《野心時代》的歐逸文,決定不在大陸出版簡體版,這本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的紀實文學報導,唯一的中文版,由台灣的八旗文化出版。中國官方版Chinadaily報導,《尋路中國》作者何偉比較中國和埃及,結論說中國政治穩定,埃及革命混亂。ChinaDaily對何偉的斷章取義,假借其名唱讚歌以弘揚自己的治理模式,逼迫何偉在臉書上申明自己的本意。洋人在中國被使用和消費,從白求恩(加拿大醫生,具有國際主義思想和人道主義思想)、到埃德加斯諾,到史沫特萊,到李慕白,到奈斯比(寫《中國大趨勢》的那位),到季辛吉,都是中國官方所謂的「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已經是一大串混雜著慾望、彼此利用、投機主義和理想主義的中國故事了。可是還沒有這方面很好的書寫。台灣人被利用的當然更多!或險被利用的,如寫《尹縣長》的陳若曦。而何偉,現在已經更清楚地意識到了吧。他的中國書寫,遠離政治,但把中國底層人物和發展脈動置於大政治的架構下,耐讀好看。他離開中國去開羅時,說自想在若干年後回到中國,再次書寫中國,他會寫什麼主題呢?政治依舊是他若即若離的背景嗎?比較下來,當何偉去開羅時,歐逸文正從開羅到北京(他之前是駐開羅的記者,二人路徑正好相反,很有趣!),他的書寫,聚焦在中國的政治和經濟,聚焦在中國的公眾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