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依然在中國聽到的一句老話「陽奉陰違」,很好地概括了本書所討論策略的精髓。碰巧的是,這句老話的早期出處之一是明末一篇關於徭役的奏疏──儘管今天使用這句話的人大多不知道這一點。當代中國「陽奉陰違」的事例多不勝數。許多在改革開放初期發家的中國暴發戶都從事制度套利,他們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購買各種東西,又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以更高的價格出售這些東西(這裡所指的是狹義的、在當代帶有負面色彩的「制度套利」)。明代福全所的蔣繼實與他同夥的水師軍官在一九八〇到九〇年代的中國海軍會感覺回到家一樣,在那裡走私及與走私者合謀相當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