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學術期刊 文章列表
#
學術期刊
約 9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即時
世界
被AI浪潮害慘了?「論文造假」已成黑暗產業鏈 「一年撤回1萬篇」3領域淪苦主
「假科學」浪潮全球蔓延?有外媒統計,20年來各國學術論文造假問題愈趨嚴重,尤其是去(2023)年共有超過1萬篇論文遭到學術期刊撤回,創下年度紀錄,其中又以沙烏地阿拉伯、巴基斯坦、俄羅斯和中國的撤回率最高。
陳怡穎
2024-07-12 16:24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拜託!不要無限擴大「學術自由」的定義?
筆者在看新聞時,瞧見台灣私立大學某位優秀留美回台的教師,在電視上批評某本學術期刊的中國編輯,可能因為他的期刊出處沒有寫中國‧台灣等字眼,就被退稿。然後,這位教師在電視上表示,他投稿這麼多年,從來沒有因為這樣理由被退稿,這簡直就是破壞學術自由。筆者看到這則新聞時,心中不禁產生疑問,這位教師投稿到某本期刊,不就是已經知道該本期刊的屬性、定位,甚至可能會被退稿的理由?而這些理由,可能也會存在著某些政治因素,那為何您還要去投稿?然後把被退稿的因素,全部歸因政治因素嗎?
陳藍
2021-07-19 06:00
風生活
新冠肺炎》新增274例本土、15例死亡!醫師大膽判斷:不到兩周,每日確診就會降至兩位數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31)日宣布有本土274確診例(包含15名死亡),以及境外4例,總共的278例確診,另外有校正回歸73例。陳時中對此表示,確診人數當中,台北市有122例;新北市171例、桃園市27例、宜蘭縣8例、彰化縣10例、基隆苗栗各5例、台中5例。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1-05-31 14:04
新聞
國際
兩岸
國際期刊再傳政治審查! 台醫師投稿論文,被要求改為「中國台灣」才准刊登
一名正在美國進修的台灣醫生吳若玄25日在臉書發文分享,她日前投稿到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Nature)集團旗下的醫學期刊《EyeandVision》,不過近日收到該期刊編輯室的回覆,表示為了符合中國的相關法規,要求她在論文中的「台灣」後面加上「中國」,否則她的論文將無法刊登。
德國之聲
2020-08-26 23:30
新聞
國際
台灣第一篇武漢肺炎論文!彰化「無症狀人傳人」案例登國際學術期刊
國際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12日刊出台灣彰化基督教醫院論文,探討台灣第一起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家戶感染」本土病例,也是台灣首度發表關於疫情的國際期刊文章,詳述武漢肺炎第5例感染者即使沒有明顯症狀,也會因密切接觸而傳染給家人,極具醫學探討價值。
王穎芝
2020-02-13 13:57
風生活
商業
成本低,每年卻能賣2、30億美元!為何這項付費閱讀貴到嚇死人,卻沒人盜版、價錢超硬?
在網路上,付費閱讀作為一個新事物,已經得到很多人的認可。今天,我們來說說一種規模和利潤都遠遠大於「得到」的付費閱讀——學術期刊。這是一種非常貴的付費閱讀。如果你想從國外一般學術期刊的官網付費下載一篇「正版」的科研論文,你大概要花費三十至五十美元。這麼看論文誰也受不了,所以一般情況下,都是各個科研機構和大學包年訂閱,而這個訂閱費也是非常高的。綜合性大學要訂閱很多學術期刊,可以說是一筆沉重的負擔。聽說,連哈佛大學都開始抱怨現在訂閱費愈來愈貴。
遠流
2018-09-26 00:05
新聞
兩岸
點閱可以花錢買啊!投書黨媒獲回響等同發表學術研究 浙江大學新規引發熱議
中國知名學府浙江大學近日推出新規,該校師生若在認可的媒體、網路平台發表文章並獲得廣泛傳播,可等同於在學術期刊發表作品。這項規定一推出就引來爭議。由於在學術期刊發表作品與大學教師考核評定密切相關,有學者和網友質疑,這種做法是否會讓更多高校教師向官方的價值觀靠攏。也有觀點認為,將網路文章與學術論文劃上等號,會使學術界向市場化、娛樂化發展。
BBC News 中文
2017-09-18 19:40
新聞
國內
保護大潭藻礁 環團提國際學術期刊背書 要求撤銷觀塘工業區環評
桃園在地聯盟、桃園海岸生態保育協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等多個環保與在地團體今(15)天集結在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大門前,向環保署遞交申請書,要求環保署依法撤銷或廢止觀塘工業區(港)歷次的環境影響評估處分,而環評委員也將在19日進行現勘。
陳子萱
2017-09-15 16:20
評論
國際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從國際頂尖期刊撤除抄襲、變造、作假論文看學術倫理
風傳媒在五月間有一篇投書〈連政府單位都「抄襲」,談什麼著作權?〉,檢討政府單位抄襲事件,幾乎是每個月就有一件抄襲知名動畫公司作品,而且,還有更多因為創作人是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而沒有曝光的著作權侵權事件。
劉任昌
2016-10-06 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