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大江大海 文章列表
#
大江大海
約 10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兩岸
國內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專欄
龍應台專文:盛豬肉的碗
十一月,在東北,在華北,都是下雪的天氣了。徐州城外一片白氣茫茫,城與城之間鋪過的路面,被坦克輜重壓得爆裂,凹凸不平;砲彈落下之處就是一個大坑洞,一輛吉普車可以整個沒入。鄉與鄉之間的土路,千百萬輛馬車、牛車、獨輪車軋過,路面被木輪犁出一道又一道的深溝;突起的泥塊,迅速結凍以後變成尖峭的剃刀片,行軍的人,穿著的鞋子被割破,腳肉被切開。
龍應台
2022-06-26 15:10
風生活
世界
風歷史
文化
暴行不亞於日軍!蘇聯在中國東北屠殺、強姦「恐怖數量」曝光,中共卻歌頌:偉大貢獻
二戰期間,蘇聯雖然是同盟國的一分子,協助自由世界擊敗德意日軸心國為首的法西斯陣營,但其軍紀之敗壞,令很多平民百姓都聞風喪膽。佔領德國期間,蘇聯士兵強暴超過200萬名德國女姓,近24萬女受害者喪命。蘇聯在「解放」中國東北後,也犯下嚴重暴行,而且不單針對戰敗的日本僑民,連戰勝國之一的中國人亦逃不過蘇聯士兵的魔掌。
*CUP
2022-04-29 00:21
新聞
政治
兩岸
蔡英文強調1949有玄機?作家:承認中華民國換取「兩岸徹底分治」
總統蔡英文10日於中華民國建國110週年紀念活動中發表演說,其中提到「從1949年中華民國立足台灣以來,已經經歷72年」,作家朱宥勳對此認為採1949作為歷史分野相當「奇妙」,乍聽之下以為是聽錯;分析後才明白,其實蔡英文對1949有了新的詮釋。
郭怜妤
2021-10-11 09:00
新聞
國內
調查
藝文
重磅專訪
專訪龍應台》「鄉村並不愚蠢」 大武山下,她用文學做亂世最後的抵抗
「你怎麼能不愛他,他還會讀《楞嚴經》!」聊到貓的時候,龍應台回過頭來,憂國憂時的表情綻放成笑容道,養貓的人管你總統還是部長,全都只能乖乖當奴才。貓主子名喚「流氓」,時不時趴在窗邊發懶,懶得像天邊的大武山,一起把她的憤慨撫得舒緩。
吳尚軒
2020-08-07 09:10
評論
國際
政治
國內
軍事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大江大海又一章,投奔怒海的越南黃埔軍校生
前文化部長龍應台的《大江大海》一書,曾經讓成千上萬的讀者為1949年逃難到台灣的前輩們落下眼淚,那是200萬中國人為了躲避共產暴政創下的偉大之舉。不過擁有類似逃難經驗的,並不是只有台灣的外省籍長輩而已,因為在45年前的4月30日這一天,同樣也有近80萬越南人,準備為了追求他們的自由展開逃亡之旅。
許劍虹
2020-04-26 07:20
新聞
國內
調查
藝文
「對性的權力、身體的自主」龍應台:《大江大海》是對男性,《天地長久》是對女性
前文化部長龍應台在新作《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中,不只寫下對母親應美君的心裡話,更一路緊扣著美君的人生軌跡,加入大量史料還原兵荒馬亂的大時代,而在親子關係、在歷史之外,龍應台表示,這本書還可以單從女性主義的角度切入,「對性的權力、愛的主張、身體的自主」都在書中,她也覺得美君是個女性主義者,只是那個年代還沒有這個概念。
夏珍
2018-04-26 08:30
新聞
政治
國內
「寫了30年的書」新書《天長地久》談生命 龍應台呼籲年輕人「再不開始就遲了」
前文化部長龍應台去年8月離開台北、回到屏東潮州照顧母親應美君,這段時間來的心裡話,都收錄於她的新作《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中,今(24)日媒體茶敘上,龍應台感性談起本書「寫了30年」的心路歷程。她也指出,台灣的人文環境裡對的課上得太少,對於生老病死該怎麼談論,幾乎都不會去碰觸,她認為自己必須說點話,讓同輩的人開始討論,而對年輕人,則是呼籲「現在開始還不遲」,或是「再不開始就遲了」。
吳尚軒
2018-04-24 18:39
風生活
國內
教育
風歷史
若《大江大海》寫出國族的集體「目送」,《大江大海》第二部要寫的是?
除了不方便透露的3個醞釀中且在腦海裡互相競爭的寫作計畫,龍應台接受馬政府政務官任命前,就有出版《龍應台文集》的計畫,後因政務繁忙而擱置,如今無官一身輕,她重拾文集的整理工作。
楊芬瑩
2015-05-22 07:00
風生活
國內
教育
風歷史
為何歷史只能單一面向?龍應台:《大江大海》是為了紀錄那些掉進黑洞的事
真誠的面對歷史,在台灣何其容易,我們連歷史課綱問題都很難取得共識,究竟是為什麼我們不能從很多面向來談歷史,一定得決定單一面向?對此,在德國養育2個孩子的龍應台相當有感觸,也從德國歷史教育,學到寶貴一課。她直言,歷史學習沒有必要「把所有的複雜角度,變成一個角度,定於一尊。」
楊芬瑩
2015-05-21 14:48
風生活
龍應台野火1000天 告別政壇大江大海
龍應台卸任文化部長,告別了台灣政壇的「大江大海」。她在文化部燃燒了一千天的「野火」,以一把純粹文化的尺,為文化部打下堅實的基礎,完成「第一里路」。她覺得行政院長江宜樺的辭職是台灣的損失,並感嘆台灣當下的政治環境已經惡劣到很難留住一流人才為政府做事,並為台灣感到憂慮。卸任後她計劃展開西伯利亞火車之旅,寫自己的書,反思台灣和華文世界的文化政策。
江迅
2014-12-14 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