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多發性硬化症 文章列表
#
多發性硬化症
約 50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內
百萬分之一的機率!席琳狄翁罕病成她確診關鍵 全台僅20餘人罹病
「腳就像黏在地上般跨不出去!」一名30多歲女子2年多前雙腿變得異常沈重,原以為是運動傷害,但遍訪醫師、復健治療也無法緩解肌肉僵硬感。直到巨星席琳狄翁(CelineDion)罹患僵硬人症候群的新聞曝光,她才心生警覺,經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療團隊詳細檢查,確定她的確罹患了跟席琳狄翁相同的罕病。
黃天如
2024-12-13 12:04
風生活
品味生活
多發性硬化症症狀多元恐影響認知功能 大腦萎縮速度是一般人五倍! 及早用藥、持續治療 避免腦神經出現早期損傷
「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Sclerosis,MS)是一種罕見的自體免疫疾病,會讓中樞神經系統反覆出現發炎反應,偏偏疾病症狀表現差異性極大,從頭到腳都可能出現神經症狀,哪一處中樞神經受到影響,就會出現對應的症狀,造成平衡、知覺、認知功能、運動等功能障礙,也容易被認定為其他疾病、不易確診,患者往往會歷經較長的診斷期,有時甚至可能因為症狀輕微或是沒有症狀未及時就診,而因反覆發作,而造成腦部不可逆的傷害。
唐可欣
2024-05-28 16:48
新聞
國內
財經
生技股漢達上櫃突遭喊卡!櫃買中心退回重審 因「這項」違規罰50萬
興櫃生技股漢達(6620)上櫃申請案日前已獲櫃買中心董事會通過,原本預計將於近期正式掛牌,但櫃買中心今(24)日宣布,由於漢達的重要業務資訊仍待進一步釐清,董事、監察人聯席會議決議撤銷其申請股票櫃檯買賣案及有價證券櫃檯買賣契約,全案並退回上櫃審議委員會重行審議。
林彥呈
2024-05-24 18:48
風生活
健康
便秘怎麼辦?千萬別亂吃瀉藥,22種蔬菜水果幫助你一路暢通
現代人生活作息快速,又經常外食導致營養不均衡,因此有許多人會有便秘困擾,究竟便秘怎麼辦呢?千萬別自己亂吃瀉藥搞壞身體,《風傳媒》帶你了解,為什麼會有便秘?一周排便少於幾次算便秘?便秘該吃什麼?完整懶人包一聞看懂。
風傳媒新聞焦點
2024-03-01 16:55
風生活
品味生活
健康
229國際罕病日 罕病基金會向衛福部提三大訴求
「永遠都會有新的突變,罕病病人是不得已才生了這個病」罕見疾病基金會在國際罕見疾病日,呼籲各界重視並關懷罕病。國際罕病日由歐洲罕病組織EURORDIS
黃釦恩
2024-02-29 14:21
風生活
健康
新知
暴飲暴食對大腦有害?專家曝「護腦8招」警告吃飯別超過八分飽,吃得少能減少腦部疾病
我們典型的一日三餐外加零食的飲食模式,與人類的進化史背道而馳,在150萬年來的間歇性進食方式下,我們的大腦進化成可應付所謂的「間歇性斷食(intermittentfasting)」,間歇性食物短缺的進化壓力,使大腦在我們飢腸轆轆、甚至餓到前胸貼後背時會變得更加活躍。
好優文化
2024-01-27 12:30
風生活
國內
財經
下班經濟學
理財
保險
癌症險買對,理賠金竟能領逾30萬元!專家2張圖分析一次給付、療程型怎麼買最划算
癌症維持40多年十大死因首位的位子,聽到癌症若有使用到達文西手術、自費標靶藥物或免疫細胞療法,整個療程花費破百萬是習以為常的事。
My保險我幫您!
2023-08-31 11:21
新聞
國際
拜登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年過八旬能繼續當總統嗎?《紐時》揭白宮內部看法
現年80歲的美國總統拜登宣布競選連任,但他如果成功守住白宮,第二任期將持續到86歲。民調顯示大多數美國人對此感到擔憂,最受美國人關心的大選議題便是總統的年紀。
蔡娪嫣
2023-06-05 19:10
風生活
國內
即時
娛樂
網紅麵包包410字道歉!坦承裝病「欺騙所有人3年」 IG文全刪光:我罪該萬死…
網紅「麵包包」過去經常透過社群平台分享健身、運動的日常,怎料她在3年前自爆罹患胰臟癌第4期,之後就開始在IG上分享抗癌歷程,且這段時間還不忘堅持運動,樂觀又正能量的心態讓大批網友佩服不已。不料,麵包包日前竟被網友發現疑似盜圖,讓罹癌說法站不住腳,她後來也自認說謊,道歉文震驚各界。
古靜兒
2023-06-02 09:52
風生活
健康
天氣潮濕就關節痛,該怎麼排除體內濕氣?中醫、西醫建議療法+飲食一次看
夏天的到來,天氣開始悶濕交替,而體內濕氣太重也會影響身體狀況與情緒,其中最擾人即為關節腫脹痛,可以透過泡湯與運動,透過皮膚除去濕氣,也可以吃對食物保養關鍵,但最重要的則是在日常減少重口味、喝酒、冰飲的不良習慣等。
食力foodNEXT
2023-05-21 20:00
新聞
政治
赴立法院演說 瓜國總統賈麥岱:台灣是獨立國家,是唯一且真正的國家
瓜地馬拉總統賈麥岱(AlejandroGiammattei)率團來台國是訪問,今(25)日上午在總統府接受軍禮歡迎後,馬上前往立法院進行演說;這也是立法院睽違13年後,再度有國家元首到議場演說。賈麥岱呼籲,國際社會應致力要求對台灣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尊重,支持台灣這個長期飽受台海對岸威脅的國家;他強調,瓜地馬拉也維持其一貫不變的立場,支持並承認中華民國(台灣)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也是唯一且真正的國家。
蔡宜彣
2023-04-25 20:29
風生活
健康
今日新增10816例本土、34例死亡!確診後「不會講母語」突變外國腔,醫曝可能原因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今(7)日新增本土確診10816例,境外移入222例,總共11038例確診,包含34例死亡。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3-03-07 22:06
新聞
地方新聞
台中
以色列影響世界發明與發展巡迴展 即日起到12/4在國資圖展出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以下簡稱國資圖)與駐臺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合作辦理「以色列影響世界的發明與發展」巡迴展,於111年11月01日至12月4日,在國資圖總館2樓藝文走廊展出,適合親子共同觀賞,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一同蒞臨參觀。
王秀禾
2022-11-03 22:08
風生活
健康
70%人都曾「睡覺突然抖一下」!醫師曝3族群最容易發生,出現3症狀務必就醫檢查
你有睡覺、午休睡沒多久,身體「突然抖一下」瞬間被嚇醒的經驗嗎?通常這種時候會伴隨「從樓梯或高處踩空墜落」的惡夢,甚至有些人是已經要睡著,卻不自主抽動,而根據統計,有70%的人都曾有過這種經驗。對此,家醫科醫師洪暐傑解釋,這種現象稱為「入睡抽動」,有3種人特別容易發生。
黃子瑄
2022-10-12 19:53
國際
「自體免疫疾病」全球病患暴增!英國生物醫學研究中心:與西方速食文化有高度相關
隨著全球化發展,西方速食文化遍及各處,大幅改變世人飲食習慣。最近,英國生物醫學研究中心最新DNA研究指出,幾十年來全球自體免疫疾病病患人數暴增,竟與席捲全球的西方速食文化有關。
陳艾伶
2022-01-11 00:58
品味生活
健康
多發性硬化症在台灣 全人照護助病友無憂抗病
「孩子從小看著爸爸從可以走路、持拐杖、到坐輪椅,還是保有信念有一天全家人可以一起出去玩…」;「我雖然患病,但我相信我與兒子在台灣會被妥善照顧」。來自於巴西及美國不同兩個國家的明嘉與Tamera,除了相同是愛上台灣並與孩子定居於此的外國人,他們更同樣地在台灣確診多發性硬化症,在寶島上分別開啟與疾病抗戰的旅程,更與台灣醫療有了緊密的連結。
唐可欣
2021-05-31 15:00
地方新聞
高雄
高市身心障礙者創業補助 申請至1月31日止勞工局籲把握機會
剛創業的身心障礙朋友趕緊照過來,高雄市勞工局每年辦理的營業場所租金與購置營業設備的自力更生補助開跑囉,凡領有身心障礙證明、戶籍及稅籍設於高雄市、年滿20歲至65歲、創業設立未滿1年、具有事業登記證的身心障礙朋友,可申請補助第一年房租最高每月八千元,及購置設備最高六萬元的經費補助,今年第1次補助申請日期自即日起至1月31日截止,詳情請電洽高雄市勞工局。
徐炳文
2021-01-05 18:56
新聞
國際
財經
下班經濟學
商業
安全氣囊、火星塞都是他家發明!看BOSCH創辦人苦心規劃,如何讓富貴傳三代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零件供應商,德國大廠博世(RobertBosch)歷史超過134年,2019年底,集團營收達777億歐元,全球員工達40萬人,交由專業經理人打理,創辦人家族沒有涉入日常營運。企業仍穩健成長,主要透過一個「三權分立」的體系,其中的基金會,便代表家族精神的延續。
蔡鴻青
2020-12-16 10:30
財經
科技
蕭英鈞交棒六年級新總座施俊良 東洋全力跨足疫苗與海外市場開發
台灣東洋藥品工業(以下簡稱東洋)今年創立滿60年,迎來了六年級總經理施俊良,這位六年級後段班的新總座,外界或許有點陌生,但他在東洋任職17年,一路從最基層業務做起,做到東洋最大的癌症部門副總,不僅業界的醫生熟悉他,同業甚至還曾動過挖角的念頭,東洋董事會與股東們都期待這位六年級、講話有點靦腆的總座,能夠帶領60年的東洋穩健的邁向百年企業里程碑。
財經中心
2020-07-09 18:48
風生活
健康
視力模糊、肌肉僵硬…小心是「這種病」上身!正確治療避免傷腦導致失能
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罕見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常會出現視力模糊、失去平衡感、肌肉痙攣或僵硬、感覺灼熱或麻木刺痛、吞嚥困難等症狀。根據重大傷病登錄資料,目前全台約有1,100位病友,由於疾病早期症狀多元,導致疾病警覺性與確診度低,此外,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若病友未準時回診拿藥,自行中斷治療沒有持續以藥物控制,將可能提高復發風險,造成反覆發作、累積多處病灶。
華人健康網
2020-05-31 06:30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