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壓力過大 文章列表
#
壓力過大
約 9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國內
即時
新北
墜樓補習班負責人爆是「PTT站長」!竟曾發「防兒少性剝削公告」太諷刺 PTT急發聲切割
新北市中和區墜樓命案!一名職業為補習班負責人的41歲男子近日被警方查獲是「創意私房」會員而遭到檢方通知到案說明,未料男子疑似壓力過大,最終選擇從住處墜樓。警方發現男子墜樓後立即通報救護車,但男子經搶救1小時仍宣告不治身亡,全案仍待調查釐清。
古靜兒
2024-07-19 18:09
風生活
國內
即時
台中
中捷砍人案首度開庭!揮刀男認罪哭喊「我不是個好東西」不願精神鑑定 鞠躬向長髮男道歉
台中捷運5月21日發生隨機砍人案件,就讀醫專的20歲洪姓男子在車廂中突然掏刀狂揮,並砍傷2名乘客,嚇得現場民眾分別徒手、拿著雨傘上前制止施暴男子,而洪男最後也在群眾的圍毆下就範,並被檢方依殺人未遂罪、恐嚇公眾等罪起訴。對此,台中地方法院今(17)日首度開庭,洪男除了當庭認罪,也向長髮男鞠躬道歉,並強調自己不希望進行精神鑑定,以免被作為減刑理由。
古靜兒
2024-07-17 18:04
風生活
國內
即時
新北
新北一家三口同日慘死!狠夫趁妻餵奶「失控狂刺7刀」抱嬰逃亡…疑畏罪「先悶死兒」車內輕生
新北市三重區3死命案!一名婦女昨(9)日傍晚時分回家後,發現43歲的女兒竟倒臥在家中浴室的血泊之中,嚇得她趕緊報案求助。警方獲報後立馬趕往現場,並將傷者送醫搶救,但後者仍不幸重傷身亡,警方研判死者的老公涉有重嫌,在調閱監視器畫面追查後,成功確認其所在之處,未料到場後,發現男子與孩子雙雙陳屍車中,一家三口同日身亡,犯案動機和男子是否為犯人與全案始末仍待調查釐清。
古靜兒
2024-07-10 09:49
即時
風生活
娛樂
50歲金鐘視后自爆罹暴食症!壓力太大「吃到吐還在塞食物」 醫憂揭恐還有副作用
現年50歲的金鐘視后高慧君唱而優則演,後來也以電影《逃出立法院》提名「第57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實力備受肯定。不料,高慧君日前在節目中竟自爆曾經因壓力過大而疑似罹患暴食症,甚至吃到嘔吐也停不下來,嚇翻現場眾人。
古靜兒
2023-02-25 01:21
新聞
政治
憶「卡管」痛苦往事!管中閔嘆壓力過大罹患這種病 術後趴著過新年
前台大校長管中閔近日在臉書發文回憶「卡管」事件,當時他被民進黨立委柯建銘放話要他「自行婉拒聘任」否則「不然不死也半條命」。一連串「莫須有」的政治攻擊讓他壓力大到真快去掉半條命,不僅一周瘦5公斤,還因壓力過大視網膜剝離住院,只能趴臥過著「不能抬頭」的日子。
邱珮畇
2023-02-16 01:31
風生活
健康
心理
為什麼有些人容易有壓力?心理專家:跟你童年經歷有關,嚴重還會影響智商
我們都知道,早期經歷的逆境,包括虐待,會造成個人多種心理上和社交上的問題,並且持續一生。童年時期遭到虐待的人,比較可能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焦慮、憂鬱、藥物濫用,以及反社會行為。特別是神經內分泌研究已證實,早期的逆境可能改變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軸的功能,和環境壓力源有關,例如空氣汙染和三餐不繼。研究已證實,腦部的結構性差異與童年時的虐待有關。
聯經出版
2023-01-19 23:13
風影音
國際
藝文
難向瓊恩雪諾說再見!不堪《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完結,基特哈靈頓壓力過大入院治療
世紀經典美劇《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19日播出完結篇,創下單集1930萬人收看的新高紀錄,32歲英國男星基特哈靈頓,靠著在劇中飾演瓊恩雪諾一夕成為鎂光燈焦點,多年來卻也承受著走紅的巨大壓力,28日他透過聲明表示,為了處理「個人問題」而住進康復中心,外界猜測他是受到節目完結的打擊,所以必須求助醫療機構解決壓力、焦慮及酗酒等問題。
黃思敏
2019-05-30 17:24
新聞
國內
少校疑壓力過大輕生 王定宇:請衛福部協助 檢討國軍輔導制度
國防部電訊發展室駐台南蔡姓女少校因工作壓力過大,雖求助軍方輔導機構病就醫,但仍在12日被發現,在家中陽台自縊身亡,然而國防部官員第一時間卻稱蔡少校的死因是祖母過世,心緒不穩。民進黨立委陳亭妃與王定宇今(20)日於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先後提出質詢,痛批怎麼向家屬交待,要求國防部檢討調查機制及心輔制度。
華智豪
2016-06-20 16:11
風生活
健康
新知
壓力過大或常常拉肚子嗎?原來腸胃分成這五類,吃錯東西難怪出毛病!
大部分的專家、醫師都認同健康來自於強健的胃,然而最近英國一位醫生Dr.JoshAxe認為不只是胃,我們還必須了解自己的「腸的類型」以及如何飲食。他在新書《EatDirt》中談論五種「腸的類型」和症狀,提醒我們該吃以及該避免哪些食物以達到身體的均衡。
張堪節
2016-06-20 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