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基載 文章列表
#
基載
約 11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經濟
西班牙大停電原因未明,在野黨要求延後廢核!總理桑傑士堅持「要麼綠電、要麼沒電」
伊比利半島歷史性大停電原因至今尚待釐清,西班牙朝野已針對能源策略展開激辯,反對黨要求政府延後廢核時程,總理桑傑士則堅持西班牙能源的未來「要麼綠電、要麼沒電」。
中央社
2025-05-15 10:47
新聞
政治
跟民進黨吃頓飯就改口「不考慮核電」 郭智輝:目前基載發電量已滿足需求
經濟部長郭智輝5日在立法院備詢時,曾說修法若通過,核二、核三廠可延役20、30年,不過日前與民進黨團餐敘後又改口稱「沒有考慮核電」;國民黨立委柯志恩今(11)日在立院質詢郭智輝,質疑他「吃了一頓飯就改口」,郭智輝則回應,目前以基載發電容量已經可以滿足客戶需求,不能現在就把核電當作考慮對象。
張大任
2024-06-11 14:04
新聞
國內
財經
風傳媒10周年論壇》揭綠能致命缺陷 童子賢喊話:基載能源應達一定比例
《風傳媒》2024年邁入10周年,今(1)日在台北晶華酒店以「動盪中的繁榮」為題舉行10周年社慶暨2024年高峰論壇,和碩集團董事長童子賢於演說時表示,總統蔡英文上任以來大力發展綠能,但根據能源局公布的數據,2022年我國再生能源佔比僅8.27%,呼籲基載能源要達到一定比例,否則綠能只要天然條件不恰當就會停止發電。
駱肇樑
2024-03-01 22:56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新新聞
台灣會發生英國損失數億英鎊大停電?台電三防線防雷擊、卻怕電網中暑
2019年英國出現大規模停電,起因是閃電及再生能源系統異常,拖累整體電網,反觀台灣再生能源逐漸提高,台電已經提出多項措施來因應,但未來極端氣候成為日常時,長期炎熱無雨的天氣,就可能成為下次停電的原因。
馮建棨
2023-09-25 09:1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再生能源佔比亂喊,柯、侯在比誰能製造更大災難嗎?
關於能源配比,柯文哲跟侯友宜昨天的消息都讓人傻眼,我不明白這題為什麼會這麼困難,三個黨好像在比誰最愚蠢,檯面上沒有一個能源正常人,真的很痛苦。
工程師看政治
2023-08-16 05:4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葉宗洸觀點:補充電力當基載還要淨零碳排,是認真還是天真?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日前於一場公開演講中提及,「核四重啟恐耗時10年才能發電,年發電量200億度,離岸風電則可於4年內發出相同電量」;他同時強調,「台灣要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時間壓力很大,再生能源與天然氣機組的增加比核四重啟重要」。曾文生此番力捧風電、打壓核電的發言,內容謬誤不少,必須仔細檢視。
葉宗洸
2021-09-08 06:40
新聞
公共政策
國內
再生發電未來占比達20% 「基載」能源規劃受挑戰
「非核家園」政策目標在2025年全面非核化,將能源配比調整為燃氣發電50%、燃煤30%、再生能源20%,自從《電業法》修正通過、確保現有3座核電廠最晚將在2025年除役後,我國正式朝非核家園邁進。然而「以核養綠」公投案的出現,又為國內掀起一波最新的能源論戰。
廖羿雯
2018-11-24 09:2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林全你錯了,核電當然可以解決815大停電問題
週一在立法院,林全院長說「此次停電是電網問題,再多核電都不能解決停電問題」。真的嗎?
陳立誠
2017-08-24 06:1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葉宗洸觀點:救命仙丹成穿腸毒藥─成也大潭敗也大潭
八一五全台大停電事件後,經濟部長與中油董事長相繼下台,府院高層除了表達查明大潭六部機組跳機真相的決心,也定調本次事件為供電系統脆弱且電網穩定性不足造成,然後便繼續硬拗台灣並不缺電。
葉宗洸
2017-08-22 07:1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台電上菜,政府陷於兩難
上月在風傳媒寫了2篇:〝台電不當替死鬼〞及〝全面放棄基載電廠?〞討論了台電電源開發方案(10505案)的兩個重點;台電不再預估備用容量及未來全面棄守基載電廠(核電、煤電)。但10505案中還有一個重點,對台灣能源前途至關重要,非常值得進一步討論。
陳立誠
2016-08-17 06:1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全面放棄基載電力?
近日台電公布的電源開發計劃展現了一個極為奇特的趨勢,對國家影響極為巨大。這個趨勢証實了華爾街日報之前的一篇社論:台灣選擇脆弱(TaiwanChooseVulnerability)。
陳立誠
2016-07-28 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