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扮為人類文明發展重要的一個階段,衣著、化妝、裝身物等透過物質性加諸於身體的做法,不論是身體的穿戴、色彩圖文的描繪,或是人形裝置的操演。探求從裝扮至變裝這些行為背後的目的,不外乎是追求美觀、彰顯身分地位,此外也與宗教信仰緊密結合,這點散見於各國宗教儀式、祭典活動、民俗行事之中。就像台灣民間廣泛流傳的謝范將軍、千里眼.順風耳、三太子等各式的神將、大神尪、將爺,或是由人扮演的八家將、什家將、官將首、八將等裝神扮將傳統。這一類屬於台灣傳統的假裝文化傳承軌跡及歷史源流,雖未完全明朗,不過一般推測從清代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如此文化傳統,歷經日治的異國統治至今,不僅未曾消逝,甚至有更蓬勃茁壯的情形。事實上,在半世紀的日治期間,台灣還存在另一種名為假裝行列的變裝遊行活動,是從日本所傳入的假裝文化。在特定節慶期間,由人裝扮進行展演呈現。神將與假裝行列兩者雖在裝扮對象、表現形式略有差異,不過皆透過裝扮達到變身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