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教育工作者討論部分學生的弱勢學習表現時,會直接歸因於原生家庭的經濟、文化不利等因素。事實上經過多年觀察,這的確是成因之一。只是一旦我們將弱勢家庭和弱勢學習劃上等號,就會同時形成對兩者個別又交互影響的刻板印象,主觀認為弱勢家庭的孩童未來也是弱勢學習者,或是現在的弱勢學習學生一定來自弱勢家庭的主觀想法,形成一種命定觀點。而現今的做法是:社福層面著眼於提供家庭在經濟上的補助,教育層面則提供學童學習扶助方案以弭平學力落差。這些方式的執行隱含社會制度的表淺與可能的不公義,因為兩者都在救急的表面,政策制定還不夠長遠到為這群國家未來主人翁做更扎實的深耕規劃,甚至可以說兩個政策是各走各的道。使用公立圖書館就是被疏忽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