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與馬英九前總統於本月7日先後返抵國門。蔡是現任國家元首,她外訪的政治意涵理應超過馬前往中國大陸的「祭祖」和「交流」活動。蔡總統此行的目的,本是為了鞏固我國與中美洲兩個邦交國瓜地馬拉和貝里斯的關係,但外界關注的焦點是她的過境美國。這是蔡英文連任總統後首次訪美,她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McCarth)的會面,是她此行的壓軸戲,也是中美1979年建交以來,台灣領導人在美國進行最高級別的面對面會晤。毫無疑問,這些都為蔡總統任內的對美關係,寫下了完美的句點,但也為兩岸關係添加了不確定的變數。蔡總統表示,她此行已圓滿完成任務,「讓國際社會看到台灣面臨壓力與威脅時更團結,不因受打壓而屈服,不因受阻礙而停止和世界交流。」蔡所謂的「威脅」和「壓力」,當然劍指中共,因為在她啓程之前,對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即在記者會上對美國提出警告:一,不得允許蔡英文過境「竄美」;二,不得安排美政要和官員同蔡會面或接觸。臺美雙方仍依計劃安排蔡的過境,只是行程極度保密,顯示拜登政府刻意對她此行保持低調。例如,先是白宮國安會戰略溝通協調官柯比(JohnKirby)聲稱,不會安排美方行政部門官員與蔡碰面;隨後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Kritenbrink),取消了原本要對蔡英文過境事宜進行的簡報;蔡於3月30在紐約接受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之邀,獲頒「全球領導力獎」時,也未見前國務卿龐畢歐(MikePompeo)現身。《紐約時報中文網》認為,即使舉行「蔡麥會」,但在某種程度上也說明了麥卡錫的妥協。因為他曾在期中選舉時承諾,如果當選議長,將前往台灣與蔡英文會面。針對「蔡麥會」,中共透過中央台辦、外交部、國防部與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四個機構,於6日發表聲明譴責;但直到蔡返台後中共軍方才於8日發表消息宣稱,將連續三日按計劃「在台灣海峽和台島北部、南部、台島以東海空域組織環台島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上述中共的「文攻武嚇」,當然是有針對性。根據中共軍方的說法,演習是對「『台獨』分裂勢力與外部勢力勾連挑釁的嚴重警告。」必須強調的是,從去年爆發美國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Pelosi)的訪台事件後,這種「針對性」就變成「常態性」。中共的反制力道會根據事件本身有所不同。這次中共軍演的時機和規模就有值得玩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