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Macron)於上(11)29日抵達華府進行為期3天的國是訪問,這是他繼2018年應美國前總統川普之邀後,第2次訪問美國。馬克宏的隨行人員陣容龐大,除了外交、國防與財政等行政部門的首長外,還包括了企業界的領袖,說明他對此次華府之行的重視。馬克宏是拜登上任後,首位前往華府進行國事訪問的外國元首。因此,美方也精心安排,給與相當高規格的接待。「拜馬會」後,雙方針對兩國關係和國際重大問題發布了長達3000多字的「聯合聲明」,其中有交集之處,更多的是「各自表述」。馬克宏強調經濟,拜登則著重安全。雙方各有所圖,因此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法國是美國跨大西洋聯盟的核心成員,但近年來雙方關係卻處於緊張狀態。法國未能名列美國、英國、澳洲2021年9月成立的「三方安全聯盟」(AUKUS)。隨後美國與澳洲秘密協議,澳洲放棄先前與法國簽署的合同,轉而購買由美國設計的潛艦,使美法兩國關係陷入低潮。這次馬克宏訪問美國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修補兩國歷史性的盟友關係。造成美法關係緊張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美國國會通過的「降低通膨法」(InflationReductionAct,IRA)。根據這項斥資3690億美元投入美國綠能產業的法案,拜登政府可為本土生產的晶片和可再生能源部件等提供補貼,而這將使那些對歐盟國家的外來投資湧至美國。歐洲國家認為,IRA違反公平貿易原則,重創歐洲企業。歐盟(EU)擬推出自己的一套補貼辦法來支持歐製產品,使美歐陷入一場「補貼競賽」;甚至因為歐洲祭出反補貼關稅的措施,有可能引發全面的貿易大戰。馬克宏動身前往華府前,曾與數十名企業高層會面,包括美國投資銀行「高盛集團」(GoldmanSachsGroup)與速食連鎖巨擘「麥當勞」的代表。馬克宏呼籲他們繼續投資法國,幫助緩和受烏克蘭戰爭帶來的經濟衝擊。除此之外,馬克宏與其他歐洲國家一樣,對於美國出口歐洲昂貴的液化天然氣(LNG),怨聲載道。西方對俄羅斯出兵烏克蘭採取經濟制裁,導致俄羅斯也採取反制裁措施,減少對歐洲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的供應。歐洲除了承擔能源價格上漲的代價外,必須努力尋找替代能源,而液化天然氣則可填補此一缺口。但令歐洲不滿的是,進口的美國液化天然氣價格卻貴得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