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台北老街 文章列表
#
台北老街
約 13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地方新聞
台北
萬華青草巷的百年傳承:「德安青草店」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
青草文化在台灣的城市紋理中流轉百年,香氣縈繞於老街巷弄,承載著世代傳承的養生智慧。萬華西昌街的「青草巷」,即便歷經時光洗禮,依舊保留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巷內陳列著琳瑯滿目的中藥青草,獨特的甘醇草本香氣,讓人瞬間穿越至過去的草藥時代。這條承載傳統的街道,不僅是草藥文化的重要據點,也見證了在地老店家的堅持與轉變。
程霽玥
2025-03-13 16:54
VIP
國內
財經
新新聞
房地產
台北拚都更2〉「幾乎每一棟危老改建大樓,都會碰到文化資產」 台北都更陷蓋不蓋矛盾
台北市30年以上老屋數量為全國之冠,民間都更、危老改建案如火如荼進行中,但同時台北市又是古蹟、文化資產最多的城市,少危老建案就蓋在知名文化資產一旁,例如北門相機街、明星咖啡館、西本願寺附近,都有高樓大廈將拔地而起,而隨著危老獎勵將落日,數量也愈來愈多,讓不少文資界憂心恐衝擊台北老街景觀文化。
唐筱恬
2023-04-28 17:20
風生活
旅遊
台北
彰化
台灣哪個老街最厲害,只知道淡水就太遜了!內行狂推「2地」景色超頂,沒去過會後悔
老街有得吃喝,也能買,更能逛古蹟,是許多人旅遊首選。一名網友好奇,台灣幾乎每個縣市都有老街,而這些大大小小的老街中,哪個老街最厲害?問題一出,掀起熱議,網友紛紛點名2地,直言景觀、氛圍都超讚。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3-01-31 17:20
風生活
風歷史
台北
文化
100年前西門町曾經是墳場?戰後的電影街有多熱鬧?6張老照片一窺台北西區的前世今生
繁華,是對西門町的第一印象。讓時間倒轉,回到日本人尚未進入台北以前,這裡是片荒墳,日治以後,西門町成了在台日人群聚之處,處處皆可見和風;這裡,見證著日治時期台灣銀座的車水馬龍,戰後電影業風光的一幕,也在此,幕升幕落。
時報出版
2021-10-28 10:04
地方新聞
台北
主題國旅夯 老爺酒店集團推出最接地氣旅行
疫情影響一年多來,在無法出國的情況下,主題式國旅蔚為風潮,老爺酒店集團集結全台11家飯店三度推出《老爺樂遊季:春遊》聯合企劃,活動從4月1日至5月31日止,即日起可透過各飯店官網或電話訂房。趁著國境解封前,為鼓勵國人留在台灣就近旅遊,享受老爺式的旅宿體驗。
陳逸群
2021-03-25 22:56
新聞
國內
藝文
大稻埕「文史巨人」父親節前夕辭世 莊永明享壽79歲
有「台灣文史巨人」之稱的重要文史專家莊永明今(7)日傳出辭世消息,享壽79歲,家屬在臉書發表聲明證實。莊永明出生於台北大稻埕,經常舉辦文化導覽活動,生前被認為是台灣民間史料收藏最博雅豐富的研究者之一,不少網友和學生得知消息感到意外,紛紛悼念莊永明的文化風采。
王品力
2020-08-07 16:23
風生活
美食
大稻埕原來那麼迷人!10間必吃「懷舊美味」低調文青,超適合來場一日老派約會!
古老、文青又時尚!大稻埕帶有斑駁的懷舊氣息,近幾年有不少店家進駐,加上原有的創立數十年老店,不論是吃美食、買東西都非常值得來個一日遊。
MENU美食誌
2019-03-22 10:00
風生活
風書房
旅遊
為何這麼美的房子要拆掉?80年老屋變身大稻埕最美咖啡廳,卻只剩3年能活…
我們到訪這天,距離老屋生命結束還剩下587日。花了這麼多努力的空間,卻只能使用三年,聽來不只令人驚訝,還讓人有點難過……
馬可孛羅
2017-01-06 14:53
地方新聞
台北
感受台北飲食文化 大馬歌手黃明志大啖老街美食
新唐城記者張雲飛/台北報導
台灣好新聞報
2016-07-01 18:00
評論
風生活
國內
風書房
莊永明專文(下):杯酒泯仇 傳唱心曲
我最愛唱〈杯底不可飼金魚〉,曾戲言:女不唱〈望春風〉,男不唱〈杯底不可飼金魚〉,就不知道台灣歌謠的美……。然而這首歌的作詞者,卻有一段不能說的「祕辛」。
莊永明
2015-08-14 05:50
評論
風生活
國內
風書房
莊永明專文(上):生命有限.活該如此
如果將之視為夢醒時分的「戲筆人生」,留下「告別年代」的一些紀事,想必有益無損,畢竟走過的必留痕跡……
莊永明
2015-08-13 05:30
新聞
國內
莊永明新書《活!該如此》 寫下活的台灣史
1942年出生的台灣庶民史專家莊永明,看盡台北大稻埕的歷史變化,受老前輩影響,培養豐富創作資源,莊永明認為自己集「天時、地利、人和」於一身,自己就是一部活的台灣課綱。12日發表新書《活!該如此》,73歲的他寫下40餘年來踏查大稻埕、八芝蘭和大龍峒等台北老街的心路歷程,為台灣歷史留下寶貴紀錄。
陳芷若
2015-08-12 20:02
評論
作家的書房(1):淡水河邊─莊永明篇
台灣在八O年代政治解嚴後,本土民俗風曾狂襲全台。印象中,當時台北的光華商場以及淡水鎮上的商家,幾乎做起了台灣本土風的民俗文物生意。全台各地老厝的裝潢木雕、石獅等被竊案件四起。當時我初讀高中,也因這股風潮,開始收集台灣早年的餅模木雕、先民唐山渡海來台,壓船艙的堅實沉重的甕等常民文物。台灣當時的報業與出版業也被席捲於浪潮中,作家莊永明在這一波高漲的本土意識中崛起,以出版《台灣第一》、《台灣紀事》、《台北老街》等作品而聞名一時,他的這些作品也是我對台灣本土風俗認知的啟蒙。
陳文發/允晨文化
2014-07-25 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