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可可農場 文章列表
#
可可農場
約 10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財經
商業
進軍世界的臺灣巧克力——戰前的「森永村」與現代的屏東縣
日治時代的臺灣,森永製菓在臺東設立了大規模開墾聚落,從種植可可到製作巧克力,進行一貫化生產。現在仍存留的地名「森永村」,是原住民排灣族的居住地。本文將探討森永聚落的發展與在臺灣最南端生產製作的巧克力的未來潛能。
nippon.com
2023-08-17 14:31
新聞
地方新聞
屏東
「為了媽媽的可可園」暖心小農母親節現身屏東智慧農業學校市集
溫馨五月母親節何處去?屏東智慧農業學校邀請您5月13日、14日一起來逛「農夫小學市集x好屏友」活動,悠閒漫步在欖仁小徑上細細品味著不同攤位商品的獨特滋味,面對面感受每位攤友最道地尚青的故事。
翁一如
2023-05-12 19:21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商業
經濟
從西非農場到現代超市的可可供應鏈 《外交政策》:中國與印度可能改變巧克力產業
目前西非是全球可可種植之都,比利時及瑞士等歐洲國家則是巧克力的主要生產國,世界各地的人們每年食用約700萬噸巧克力,巧克力的年產值1280億美元(約新台幣3.9兆元),為了解國際商品貿易、殖民歷史、新興市場的消費習慣提供一扇窗。
廖綉玉
2023-02-22 17:00
地方新聞
台北
創新×新創「智慧城鄉嘉年華」 用科技引領新未來
「普及智慧城鄉生活應用計畫」聯手地方政府及各領域業者,將5G、人工智慧、物聯網、運動科技、AR/VR等最夯的新興技術,投入政府科技治理及民眾日常生活,打造了多元的國產智慧服務解決方案。今(11)日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舉辦「智慧城鄉嘉年華」,以「創新」x「新創」為主軸,邀請超過30家計畫執行團隊實際展示智慧應用情境,並揭曉第三屆「創業歸故里」競賽結果,吸引超過千位民眾實際參與體驗!
陳又嘉
2021-12-11 15:33
風影音
國際
巧克力奴隸:美味是非洲童工流血賣命換來!雀巢、好時挨告奴役兒童
巧克力擁有甜美的滋味,其背後卻是帶給非洲孩童痛苦的奴役產業鏈。
蔡娪嫣
2021-02-13 13:40
風生活
世界
反童工》象牙海岸可可農場童工的困境,竟因疫情影響而更加險峻
「國際可可協會(ICI)」發現,新冠肺炎(COVID-19)爆發期間,象牙海岸的童工現象急遽上升,2020年3月17日至5月15日短短2個月,相較於2019年同期,從事勞動工作的兒童比例從16%升至19.4%。
食力foodNEXT
2020-08-08 07:00
新聞
國際
這樣的美味絕不是來自童工的血汗!荷蘭「零奴工巧克力」進軍亞洲,第一站就是台灣
香甜的巧克力,吃一口就讓心情亮起來,但若知道這樣的美味來自非洲童工的血汗,再濃郁恐怕都有些食不下嚥。非洲可可農業的勞力剝削問題嚴重,全球巧克力大廠卻幾無作為,變相助長童工現象,但荷蘭一家公平貿易品牌「東尼寂寞巧克力」,一路堅持「零奴工」理想,不僅成為荷蘭最大巧克力品牌,更幫助8000個以上的非洲可可農家庭穩定脫離貧窮。
王穎芝
2019-12-27 11:00
風影音
國際
甜美滋味的不堪真相──你愛吃的巧克力,可能來自12歲童工之手《華郵》深入西非血汗可可農場
在西非國家象牙海岸的一座可可農場內,5名男孩面無表情地緩緩揮動手中的大刀,男孩們幾乎沒有交談,寂靜的空氣中只有刀鋒嗖搜除草的聲響。《華盛頓郵報》記者詢問其中年紀看起來較長的男孩:「你多大了?」,名叫阿布(Abou)的男孩低聲回應:「19歲」,同時緊張瞥了幾步之遙外的監工一眼。當監工別過頭去,阿布用手在泥土上寫了另一個數字—15。阿布說,自己從10歲起就在可可農場工作,「我為了上學來到這裡,但我已經5年沒有去學校了」,而他的「同事」們分別只有14、13歲。
鍾巧庭
2019-06-07 10:10
風生活
【第一位企業裡的農業長】 65萬小農生計 他一肩扛起
到2050年,這個世界要養活90億人,需要來自各方的共同努力,以便系統性地為農民提出解決方案。我們必須做到這件事,因為沒有農民的世界,就是沒有糧食的世界。
Career for Change
2015-02-02 11:58
風生活
甜美巧克力 產業靠童工支撐
今天是情人節,收到巧克力了嗎?沒有也別難過,因為那些甜滋滋的巧克力,有很大機會是出自奴役童工的血汗農場或工廠,精緻巧克力甜點的背後,其實包含了無良企業的殘酷,或者不吃也罷。
楊芬瑩
2014-02-15 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