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罷免案通過,一個憑藉「反中保台」訴求暴起的政治新血輪,接著在立法院以誇張而極端的抗中愛台言論吸引眼球,如今在地方派系與在野黨的聯手搖撼下,新植不久的樹就這樣倒了,使他逃不過從政治舞台跌落的命運。他輸了,但支持票數不低,票數不難看,關鍵性護衛者多是年輕人,以及懷抱強烈反中意識的綠營群眾。蔡英文主席先前通令全黨力挺,不要讓他「孤單」,陳柏惟真的不孤單,許多志同道合的支持者仍然圍繞在他身邊。如果不是過往駕車肇事潛逃、賭博等劣跡暴露,他光是高舉抗中保台旗幟大力搖動,就足以穩坐釣魚台,國民黨和組織性動員系統都耐不得他何。陳柏惟一年多前為何像平地一聲雷一樣乍現暴起?現在為何還有一大批鐵桿支持者不離不棄?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提出「台派舒適圈」的概念,指吳怡農、陳柏惟都是在舒適圈裡面長大,而目前台派的舒適圈很大;如今有4個半電視台的人在支持民進黨,因此民進黨人根本不需要經營,全部都是他們的聲音。執政黨把整個媒體資源控制住了,而現在的民進黨年輕人可能也會認為「穩當選」,這就是舒適圈。「台派舒適圈」的說法很有洞見,照見了泛綠人士當擁有十分友善而有利的政治生態環境,不僅讓許多綠營政治人物一步登天,在其中如魚得水,發展順遂,執政黨和許多民選公職人員也在這個舒適圈中活得輕鬆自在。即使蔡英文總統也託這個舒適圈眷愛之福。試想:在2020年地方選舉慘敗之後辭去黨主席,民調跌到谷底,連他的行政院長看到勢有可為,都跳出來向她挑戰。如果不是習近平總書記隔海放送「兩制台灣方案」的強硬立場,蔡英文趁機將九二共識等同於一國兩制,鼓動反中愛台風潮,進而運用香港「反送中」抗爭徹底粉碎一國兩制神話,捲起抗中大潮,吞沒了韓國瑜及國民黨立委候選人,則蔡英文如何能從谷底翻身而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