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千禧世代 Millennials 文章列表
#
千禧世代 Millennials
約 11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際
專欄
李忠謙專欄:南韓80後的世代交替潮來了?當選最大在野黨黨魁的36歲哈佛高材生李俊錫
南韓最大在野黨「國民力量」6月11日舉行黨魁選舉,雖然包括羅卿媛、朱豪英等政壇老將也都躍躍欲試,但年僅36歲,過去曾三度競選國會議員失敗的李俊錫延續民調第一的氣勢,竟一舉當選「國民力量」的黨主席。這位明年還無法取得總統參選資格的「年輕小夥子」,也是南韓憲政史上最幼齒的黨主席,「李俊錫旋風」也成為南韓政壇最不可忽視的新興勢力。
李忠謙
2021-06-21 06:10
新聞
國際
財經
下班經濟學
工作轉換跑道之際,你願意在30 歲放棄一切成為高年級實習生?
30歲以上的上班族,可能已小有成就,但有些人因為「不想慣於現狀」,放棄已建立的一切,轉換跑道重新當上實習生。他們透過「中年實習(Minternships)」,重回職業階段的底層,找回工作的快樂。
*CUP
2019-08-29 16:00
風影音
國際
財經
藝文
歷史
文化
胡士托音樂節50周年》從嬉皮世代的反戰風潮到千禧世代的體驗經濟,歐美大型音樂節歷久不衰
嬉皮文化史上經典的「胡士托音樂節」今年迎來50周年紀念,當年活動現場雖然人山人海,卻未傳出任何暴力糾紛。不過美國《時代》雜誌報導,如今要重現當年「烏托邦」場景只怕已是不可能,除了近年大規模槍擊案帶來的隱憂,使得主辦方無法兼顧隨性風格與群眾安全外,千禧世代在音樂中找尋的價值也早已與當年嬉皮青年追求的不同。
陳鈺臻
2019-08-18 10:00
新聞
國際
華府居.大不易》她是紐約州新科聯邦眾議員,卻即將成為無力負擔華府房租「南漂族」
就像很多千禧世代的人一樣,今年29歲的亞莉珊卓.奧卡西歐─寇特茲無法負擔美國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房租。
美國之音
2018-11-11 13:00
風影音
國際
文化
從巫族到華族,那些拒絕投票的青年—馬來西亞年輕人為何不關心政治?
馬來西亞全國人民即將投票,「千禧世代」(millennials)很有機會成為最具影響力的選民群體,可是卻有大批年輕人沒有登記。
BBC News 中文
2018-05-09 09:24
新聞
國際
千禧世代改變政治版塊 牛津字典2017年度詞彙:青年震撼
牛津辭典15日公布2017年度代表字,由「青年震撼」(youthquake)勝出。牛津辭典指出,這反映千禧世代選民的「政治覺醒」。
中央社
2017-12-16 13:00
新聞
國際
「千禧世代」在英國:口袋空空、性趣多元、努力向上
如果說中國社會對千禧世代(1990-2000年代出生)年輕人常有刻板印象和微詞,最新民調顯示,英國社會當下的代溝也不小。
BBC News 中文
2017-10-04 12:00
新聞
國際
英國脫歐》年輕世代可能左右結果 註冊時間在政府網站大當機後延長2天
距離英國脫歐公投僅餘2周,選民必須在7日晚間11點59分前完成註冊,才能獲得投票資格。但由於過多人在最後時刻湧入政府網站,造成註冊頁面大當機。在親歐政客及諸多選民抨擊及抱怨中,政府已宣布將緊急通過立法,將註冊時間延長至9日。
傅莞淇
2016-06-08 22:23
新聞
國際
成家立業為何這麼難?《衛報》深探西方「千禧世代」經濟困境
現年約20-36歲之間的「千禧世代」(Millennials)被認為是具有彈性、創意、心胸開放,對社會與環境具有關懷意識的一群人。但他們更常出現在主流媒體的形象是自我中心、懶散、驕縱、政治參與度低、難以擺脫青春期的心理、沒有智慧型手機就無所適從、且不願給出承諾的。
傅莞淇
2016-03-08 18:24
新聞
國際
自由至上 保羅要當共和黨領頭羊
面對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共和黨還沒出現任何兼具聲望與實力的人選,能與民主黨口袋人選希拉蕊相匹敵。無論是新澤西州州長克里斯蒂(ChrisChristie)、德州聯邦參議員克魯茲(TedCruz),皆受制於個人眼界或品格,超高人氣僅止於曇花一現。目前稱得上有吸睛魅力的,當屬肯塔基州聯邦參議員保羅(RandPaul)。
楊芬瑩
2014-03-22 23:48
新聞
國際
民調:過半數美國人支持同性婚
根據一項研究顯示,支持同性婚姻的美國民眾在過去10年間大幅增加,已經達到53%的過半數,主因之一是許多異性戀得知他們的密友或親戚是同志,因而改變看法。
潘維庭
2014-02-26 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