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十二年國教 文章列表
#
十二年國教
約 111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重建榮譽感,讓教育回歸專業
當前教育現場困境不僅在於教師與校長榮譽感的流失,更嚴重的是,教育政策與執行常受到政治力與民粹干擾,導致政策短視、變動頻繁,進一步削弱教育體系的穩定性與專業性。教育不應淪為犧牲品,唯有重建校長與教師的榮譽感與專業支持,並排除外部干擾,才能讓教育回歸教育本質與常軌。
江政昌
2025-01-09 05:30
地方新聞
新北
新北十二年國教宣導團陪伴學子適性揚才 在地就學好選擇!
新北市為讓家長充分掌握最新升學情報以協助孩子適性入學,於昨(30)日召開 113學年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地方宣講團」第一次團務會議。該團每年於國中教育會考成績公佈後,提供應屆畢業生選填志願之面對面諮詢服務,教育局也會設立專線電話,供考生洽詢升學進路等相關問題。
李梅瑛
2024-10-01 18:54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興革教育芻議
「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盱衡眼下的臺灣教育,處處充滿了不均與不安,20多年來的教改並沒有讓臺灣向上提升,而是讓整個臺灣往下沈淪,兩任民進黨執政以來造成高國中及小學生只認識陳水扁與蔡英文,卻不識蔣經國、孫運璿、李國鼎,更別提孫中山、蔣中正,至於誰是韓愈?誰是宋徽宗?誰是霍去病?誰是利瑪竇?這些學生一概不知,更荒謬的是有學生認為林默娘是北港人,更有學生認為三國演義是日本人所撰。
余風雨
2023-10-15 05:30
評論
國內
專欄
點教育》教育部豈能淪為其他部會大哥的小弟!
在中央政府高度集中資源及權力的臺灣,對於教育品質的提升與教育議題的處理,教育部的決策和舉措自然影響深遠。然而近年來發生許多事件,卻益發讓人驚覺教育部似乎已奉其他部會為大哥,自甘為小弟,導致教育發展和學校運作喪失了自主性。
諄筆群
2023-09-25 05:5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莊淇銘觀點:高中職全面免學費的道理─天下真的有免費午餐?
近年來,大學招生名額已高於高中學生畢業人數,只要孩子願意,在台灣就讀到大學畢業,可以說是人人必備的基本條件了。在這樣的前提之下,行政院日前宣布,明年2月起高中職將全面實施免學費,補助額度從公立學校學費6240元,到私校最高為藝術類學費的3萬5949元,屆時全國60.3萬名高中生都將全部免學費,列總經費為115億元。以往免學費有排富條款,此次取消排富,新增11萬名學生免學費。看似是為了實現十二年國教當初的目標,實則是未有配套就提高每一個學生被培育過程的社會成本。
莊淇銘
2023-09-02 06:4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台灣應有的教育政策與兵役政策
很不幸有聽到見到史上最無能的總統競逐者,除了會玩弄虛無飄渺的政策及披上彩虹話術、以欺騙國人外,空空的腦袋只會藉勢藉端、利用全體台灣國民的納稅錢,跟個「X罔舍」加三級的方式,企圖透過「補助大學生學費」、「免高中生學費」的方式來購買2024總統的選票。完全與其背後主子中國共產黨作為毫無二致。
許鴻鐘
2023-09-02 06:0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點教育》談素養導向評量,請先降低紙筆測驗的比重!
在一系列「十二年國教增能研習」會場上,部分講師提出:因應素養導向的國中教育會考試題,建議國中、小校內的定期評量(段考)內涵須跟著調整。
諄筆群
2023-08-28 05:5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還給潘文忠公道─尊重教長的獨立性和專業性
新閣揆陳建仁已公開「第二波內閣名單」,潘文忠持續留任教育部長,筆者認為現在是還給潘文忠公道的時候。
張天泰
2023-01-30 13:40
新聞
地方新聞
新北
世界就在課堂!新北4校發展國際教育課程榮獲全國獎項殊榮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舉辦「111年度國際教育優良SIEP課程工具包徵選」,全國9件得獎教案中,新北市即囊括4件。在「國際教育融入國定課程」組,更屬全國唯一獲獎縣市,其中成功國小及三民高中榮獲優選,中和高中榮獲佳作;另「國際交流」組則由雙溪高中榮獲優選。獲獎學校校長於今(4)日市政會議中獻獎,與市長侯友宜共享榮耀。
李梅瑛
2023-01-04 22:24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點教育》落實「十二年國教」的關鍵在於強化學校的中層結構
從1990年代以來,「又要教改了」一直是中小學教學現場不少校長及教師的夢魘。在十二年國教改革中所實施的「108新課綱」,由於將課程設計的部分權力下放給學校教師,加上以「素養」為名,在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與實作」目標下,大幅度修訂課程架構,並同步搭配升學考試、招生的變革,導致此番教改規模相當宏大,中小學所受「衝擊」更非昔日可比。
諄筆群
2022-02-14 13:50
風生活
教育
會考搞砸,「媽媽哭得像是我被車撞死、父親逼我發落榜傳單」…一位資優生的告白:沒考上建中的人生毀了嗎?
編按:臉書粉專Bigtan_bitch收到了一位高中生的投稿講述他在高中升學考中失利,被父母親折磨的悲慘過往,讓許多經歷過升學的網友都深感共鳴,發文一天就有上萬人點讚留言、5千多次分享。下為作者「大坦誠」全文。
大坦誠
2021-09-07 07:59
評論
國內
專欄
點教育》廉價的「資優班」教育,不是「資賦優異教育」
談到台灣的「資賦優異教育」,不論是社會大眾或教育界人士,都會想到的是「資優班」。如果有人詢問台灣的教育人員:「台灣是否有資賦優異教育?」相信許多人的答案都會是:「有啊!我們在學校中設有資優班,推動資優教育。」彷彿「資優班」的教育,就是「資賦優異教育」的代名詞。
諄筆群
2021-07-12 05:50
風生活
嘉義
嘉義學生遲到被老師罰學狗叫!校方:用意不是處分學生
嘉義縣某國中舞蹈班,傳出教師罰遲到學生學狗叫,引發家長不滿,教育處今天派督學前往學校了解相關情形,調查是否違法;校方表示,今後不會再發生學狗叫情事。
中央社
2021-04-20 15:42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傳統填鴨考試改得掉嗎?「素養教育」的困難與關鍵
為了迎接12年國教,我國小學的教學方式逐步改為「素養導向式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並以「情境教學」為主軸,希望引導學生跳脫傳統以考試為導向的學習思維,培養適應現代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的「素養」,讓學習與生活結合,透過從中做學,實踐全人能力多元發展。
崔雅娟
2021-01-03 05:4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點教育》「公私翻轉」真的是我們所樂見的嗎?
國中升高中職「全面免試,就近入學」,是政府推動「十二年國教」的重要政策之一。不過現實上,因升學的競爭壓力大,家長更重視孩子的學習環境,使得在選擇學校時反而是「挑選入學」,特別傾向口碑較好的私立學校就讀。國小也有類似的狀況,造成幾千人爭取百個名額的現象。
諄筆群
2020-10-26 05:5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我要當老師
相信許多人從小的夢想是「我要當老師」,隨著年紀漸長大家還是想當老師嗎?根據蔡阿嘎於FB、IG發放的3萬多筆網路問卷「2020年臺灣學生未來夢幻職業調查」統計結果指出未來職業想當教師在小學生到大學,所佔名次分別為第一名、第一名、第二名,由此可見教師一職在國人心中尚佔有一席之地。
崔雅娟
2020-09-28 05:4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藝文
專欄
點教育》「十二年國教」是風雲際會,還是背後有不為人知的陰謀?
為什麼時下的家長們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如此焦慮不安?
諄筆群
2020-08-31 05:5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論私中制度、政策錯亂,讓老師家長學生疲於奔忙
十二年國教的課程總綱修訂背景說:「如何紓解過度的升學壓力、落實五育均衡的教育,仍是各界關心的議題。⋯⋯本次課程綱要在前述背景下,由相關單位負責研議審議,以期落實適性揚才之教育。」——升學、聯考、一試定終生,是我們過往教育的痛,大家想改變,才有一連串的教改,其目的就是要減輕學生課業壓力,適性學習。
邱儷萍
2020-03-15 06:1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點教育》學校本位課程設計應由專人負責
長久以來,中小學教師的主要職責是課堂教學和班級經營,「課堂教學」指的是傳授在國家課程綱要之下由一群學者專家所編著、經審查通過的教科書,這個工作主要偏向「教學」,而不是「課程設計」,因為從教科書一路往上到課程綱要,都已經確定了,教師的工作因此是針對教科書內容的解說及詮釋,透過編製的教材講義,安排的教學活動、隨堂練習及回家作業等,讓學生能夠學會相關的課程。若從廣義來說,這雖然也屬於「課程設計」,但已偏向很後端的工作,攸關「課程」最為核心的學習目標、知識結構和內容重點等,都由國家統一規範,無從更改。
諄筆群
2020-03-02 05:50
新聞
國內
調查
無畏少子化!私中生比例屢創高 除會拚考試,公立學校常態分班幫助攻?
面對少子化浪潮,各級學校在生源逐年遞減下,面臨減班甚至停招,早不是新聞,然而其中,私立國中卻在這股洪流中幾乎完壁無傷,就讀學生比例甚至屢創新高,除了因校風嚴加管教、升學表現卓越而吸引家長外,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張旭政則談到,過去公立明星國中,熱門度其實都不輸私校,但在被要求常態分班後,光環就變淡了,因為家長覺得,孩子進去也不一定能跟「好學生」同一斑,去私校比較不會交到壞朋友。
吳尚軒
2020-02-25 08:20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