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而言,習近平在中共「廿大」報告有關對臺政策的文字敍述,可以用「新瓶裝舊酒」來形容,但這不會讓人感到意外。與習在「十九大」的報告不同,當時兩岸關係是以「大合作、大交流、大發展」收尾,習在報告中交出了包括「馬習會」在內的漂亮成績單。但自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台以來,過去六年兩岸關係每況愈下,臺灣成了「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習近平在「廿大」報告談過去五年的對台政策,比較醒目的是他用的是負面表列的方式,強調「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至於未來五年的對臺工作方向,習2021年在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第三份《歷史決義》,以及2022年8月中共發布第三份《台灣問題白皮書》時,就已做了詳細的鋪陳,現在強調的只是這些文件中的重要觀點。僅管如此,我們仍可從中找出中共未來對台政策的蛛絲馬跡。第一,「廿大」後習近平的權位已定於一尊,對台政策就是落實他的對台思想和貫徹他的個人意志。習本人和他啟用的政治局常委,多數被認為是「知台派」,他們有與在陸台人接觸,以及處理台商問題的共同經驗,甚至兩位軍委副主席的背景,也被視為和未來對台作戰有關。第二,習是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處理「臺灣問題」,故對台政策須符合中國的發展利益,與中國的發展目標相向而行。對於未來五年或更長時期的發展目標,中共已作出「兩步走」的戰略安排,即從2020至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35至本世紀中葉,將中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第三,習近平認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是實現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對兩岸同胞和中華民族最有利。但習近平理解台灣與香港有別,故提出「兩制台灣方案」的主張,等待台灣方面做出回應。第四,習近平仍強調兩岸經濟文化交流,但交流的目的,不僅是對台讓利和爭取台灣民心,而是要進一步促進兩岸融合發展。2014年11月,習近平在福建進行調研時說:「兩岸同胞同祖同根,血脈相連,文化相通,沒有任何理由不攜手發展、融合發展。」融合發展是習近平的倡議,是一個從「求同存異」到「聚同化異」的過程,而關鍵在於「化異」這兩個字。第五,中共把「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寫進修正後的黨章,說明「反獨」是當務之急。由於中共認為「外力」是「台獨」背後的靠山,所以「反獨」和「反外力干涉」這兩項工作將同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