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進步黨,傳統印象中應該是較為尊重自由民主的運作,同時具備進步派包容多元文化的政黨。所謂進步,更應該是與社會上相對弱勢的族群站在一起,為他們發聲、爭取權益。傳統上,民進黨從創黨之初的草根價值與中間偏左視野,較為接近普遍定義中的進步價值。而這樣的堅持,更應該超越黨派,絕不是對外砲火全開,卻對自家人的厭女行為視而不見,甚至切割。當陳時中與周玉蔻九月底「被卿卿我我」的荒謬大戲上演,以及周玉蔻在北檢外的「跟騷式道歉」,民進黨卻無力阻止或自省時,其傳統的進步價值及支持者基礎均開始受到動搖。準確一點說,另一股民進黨內長年隱性化的「閩南沙文主義」仍然蔚為暗流,即使因為政治利益使然讓民進黨在「性別平權」走得很前面,但近年來在兩性平權上,民進黨的表現一直是差強人意。以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來看,性別平權的其中一項指標,即為重要主管職的男女比例是否相稱,以政治來說就是黨務主管、縣市首長、閣員、以及立委的人數,但當我們比較民進黨和國民黨在這四項的男女比,民進黨竟然出人意料地全面落敗。當國民黨本屆提名出十位表現不俗的女性縣市首長候選人,民進黨只差強人意的提名了五位,而且現實一點說,有機會選上的恐怕只有屏東的周春米,這是細思極恐、非常恐怖的事。這代表民進黨派系政治中,跟中共一樣嚴謹的梯隊接班順序裡面,女性完全鬥不過男性,甚至推出來的候選人都只是「萬中選一的炮灰」,等到蔡英文下台後,民進黨可能從中央到地方清一色都是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