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兩稅法 文章列表
#
兩稅法
約 41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國內
財經
下班經濟學
理財
父母過世留下百萬股票,小心百萬稅金找上門!國稅局教1招解決,省下鉅額所得稅
股票是最麻煩的遺產之一,除了要申報遺產稅以外,民眾也須留意股票的股利屬繼承人的領取年度所得稅!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繼承人領取公司於繼承事實發生後所配發之股利,並非被繼承人之遺產,係屬繼承人之營利所得,應以股票股利過戶或現金股利領取年度為所得歸屬年度,課徵繼承人之綜合所得稅。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4-07-17 10:54
風生活
風歷史
文化
古代沒有身份證怎麼辦?人們用「2奇物」自證,唐朝還用來抓逃稅
如何證明自己的身分?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出示身分證。隨著資訊化時代的來臨,身分證內儲存的個人資訊日益增多,只要使用特定的設備掃描並與持有者的生物特徵相比對,就能確定一個人的身分。然而,身分證在中國歷史上畢竟是一個新生事物,它出現之前,如何證明自己的身分?這可不是一個好解決的問題,歷朝歷代為確認百姓的身分操碎了心,發明了符牌、傳信、過所、棨信等表明身分、准入通行的憑證,並發展出一套較為健全的戶籍制度。不過古代中國最終沒有孕育出身分證,這可不是歷史的巧合,而是制度的必然。
時報出版
2022-08-16 01:34
風生活
風歷史
把胡椒、茶葉當作薪水?史上最奇葩的發工資方式大揭密,在明朝當官恐怕比現在的22k還慘
《明史‧食貨志》記載俸餉的篇目中,第一句就寫道:「國家經費,莫大於祿餉。」明代的財政支出大項中,除了軍費之外,就屬俸祿了,包括進呈給皇帝私用的銀兩、各地宗藩的俸祿、官員的俸祿、生員的廩食,以下介紹明朝文官的收入與特權。
悅知文化
2020-11-20 15:40
風生活
風歷史
斬殺貪污鬼混官員從不手軟!朱元璋殘酷形象的背後,他心中最軟的那塊始終是「人民」
大明王朝的社會福利保障體制,締造者正是明太祖朱元璋。
崧燁文化
2020-06-26 08:00
評論
國內
財經
風評
風評:百年老稅不是廢印花稅的正當理由
行政院證實廢除印花稅是行政院的主張,而且冠以「進步」之名,實質上其理由則是全盤接受企業界的說法。這是一個企業與政府降稅施惠,各取所需的「典範案例」。
主筆室
2019-09-05 07:30
評論
風書房
歷史
白銀流入與明朝滅亡:《白銀帝國》選摘(3)
明代白銀的使用普及,首先是經濟自身的貨幣化需求,就外在供給而言,也依賴於海外白銀的流入,這是中國海外貿易與地理大發現的因緣際會。白銀繁榮於大明帝國之際,無意之間,也埋下毀滅的種子。
徐瑾
2018-10-01 05:10
新聞
國內
財經
全台繳稅王 這家公司去年貢獻國庫662億元
全台灣繳稅最多的是哪個企業?答案是晶圓代工廠台積電。根據台積電資料顯示,去年該公司在全球總共繳稅696億元,其中在台灣繳了大約661.896億元,佔了總稅額95.1%,更佔台灣去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實徵淨額的12%。
朱冠諭
2018-06-15 16:00
財經
調查
旗下有基金會卻成立60億元信託 王榮璋質疑漢民科技避稅
公益信託「假公益、真避稅」議題持續發酵,力主訂定《公益信託法》的民進黨立委王榮璋,昨(2)日在立法院財委會,針對前「股后」漢微科大股東漢民集團,去年6月成立「葉慈社會福利基金」公益信託,半年內獲贈60億元股票,質疑背後有避稅動機,王榮璋強調,漢民集團旗下的財團法人「漢慈基金會」,已經成立多年,該公司如果從推動公益角度,大可以把集團股票捐給「漢慈基金會」,沒必要另起爐灶成立「葉慈社會福利基金」,他高度質疑公益信託,已經取代財團法人,成為財團控股工具。
林上祚
2018-05-03 08:50
評論
國際
財經
專欄
下班經濟學
鄭弘輝觀點:台灣企業會因川普稅改出走嗎?
2017年底通過的美國稅改方案,主要是修改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及遺產稅等,其將帶來甚麼影響?且我國近期亦進行所得稅法修改,兩者差異為何?
鄭宏輝
2018-02-11 07:10
新聞
國內
財經
調查
下班經濟學
長庚恐須繳32億所得稅!醫院、私校免稅優待破功 財團力阻醫療法修正
《所得稅法》上周四(18日)正式三讀通過,攸關醫院與私校等財團法人「教育文化公益慈善團體股利淨額,不計入所得額課稅」規定,正式走入歷史,企業捐贈之醫院與私校之股息收入,80%必須用在創設目的相關用途,才能享有免稅待遇,以長庚為例,每年恐面臨6.5億到32億元的所得稅,相關規定出爐後,已引發企業主連鎖反彈,除了責備台塑集團捅了馬蜂窩,害他們跟著受累外,目前也積極遊說,防堵《醫療法》修正案通過,避免非醫療收入強制用在教學研究與社會救濟用途。
林上祚
2018-01-23 08:50
新聞
政治
財經
中低股利所得者減稅300億元 許虞哲:稅改不是只有富人獲利
財政部長許虞哲今天在立法院三讀通過「稅改方案」後召開記者會,許表示,本次稅改方案對於中低股利所得民眾,減稅金額為300億元,相對之下,所得稅率30%以上高股利所得者,減稅金額為263億元,兩相比較後,「哪一個大?哪一個小?很清楚」,這次稅改不是只是圖利富人而已,希望透過稅改方案,達成台灣投資優先,同時達到合理分配、全民受惠目的。
林上祚
2018-01-18 19:23
新聞
政治
財經
「綜所稅扣除額調高至12萬元」稅改三讀通過擴大減稅 稅損估166億元
《所得稅法》修正草案今(18)日在立法院臨時會三讀完成修法。修法通過後,將擴大減稅,提高標準、幼兒學前扣除額至12萬元;薪資、身障扣除額至20萬元。股利所得分離課稅稅率提高至28%、所得額50萬以下中小企業營所稅分3年調至20%。預計今年起實施,明年5月報稅即可適用。財政部估計,4項扣除額稅損約133億元,最終稅損共166億元。
王文萱
2018-01-18 18:20
新聞
政治
公共政策
財經
所得稅法今拚三讀 年收入低於40.8萬者可望免繳所得稅
《所得稅法》修正草案今(18)日下午在立法院臨時會預計三讀完成修法。修法提高標準、幼兒學前扣除額至12萬元;並提高薪資、身障扣除額至20萬元,而股利所得分離課稅稅率提高至28%。預估修法後,加上免稅額8.8萬元,年所得低於40.8萬元者,可望免繳所得稅。
王文萱
2018-01-18 15:18
新聞
政治
民進黨團提請5日召開臨時會 力拼《勞基法》三讀
為落實週休二日、建構符合社會經濟發展所需,並兼顧安全彈性之勞動制度、建立和於國際潮流減輕薪資所得者負擔之稅制、強化水資源管理以因應氣候變遷對糧食安全之挑戰並擴大對農民服務、結合公私部門能量加速促進居住環境改善、提升國家競爭力,民進黨團今(3)日提請召開立法院臨時會,處理《勞動基準法》修正草案等6案。
周思宇
2018-01-03 12:04
新聞
國內
財經
調查
財團法人避稅破功、豪門公益信託卻依舊免稅 稅改公平性在哪裡?
行政院稅改方案上周拍板,財團法人股利淨額免稅待遇將被取消,財團法人用於創設目的相關之支出,若未達年度收入(含股利)的60%,將必須繳納營所稅,這項立意良善的修法,卻可能會導致公益慈善財團法人與公益信託,二者的稅負差距擴大,財政部官員表示,由於信託本身不像財團法人,具備法人身份,在稅法上不是課稅主體,因此公益信託存續期間的孳息(含股利),免課所得稅。換言之,同樣從事公益慈善,財團法人與公益信託,在稅賦上卻面臨不同待遇,以目前公益信託相關收支揭露缺乏規範下,很可能成為另一個被濫用的工具。
林上祚
2017-10-18 08:30
新聞
國內
財經
調查
防「假公益、真投資」 金管會「王雪紅條款」要求公益信託揭露資產
台灣醫療財團法人「控股化」問題嚴重,類似情況在公益信託一樣發生,今年媒體報導,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捐助成立的3大公益信託,股票市值高達230億元,實際公益相關支出卻偏低,金管會因此在十月初公告「銀行相關業務公益信託許可及監督辦法第10條」修正條文,明訂公益信託必須於年度結束後3個月內,公告該年度信託事務處理報告書、收支計算表及資產負債表與信託財產目錄。這項規定被媒體形容為「王雪紅條款」。
林上祚
2017-10-18 08:3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財經
觀點投書:由稅改的命題詮釋看學者的傲慢
彭博社最近剛有一則新聞,談到2017年世界財富報告,說到有錢人的財富增加也有「貧富」不均的問題,當然這裡的貧富是相對的概念,「貧」的是可投資資產介於3000萬台幣(100萬美元)到1億5000萬台幣(500萬美元)之間的人,「富」的是可投資資產在9億台幣(3000萬美元)以的人。提到這則新聞,主要是因為它的附表裡面剛好有台灣,表是統計高淨值人口有雙位數成長,跟我們差不多的歐洲先進國家有法國、瑞典、挪威、荷蘭。
黃麒英
2017-10-18 06:00
新聞
國內
財經
調查
「隱形金庫」現形!公益團體股利免稅取消 長庚、新光、遠東、潤泰都重傷
攸關股利所得分離課稅的《所得稅法》修正案,今天正式在行政院院會拍板,儘管本次稅改被批評「圖利大股東」,但有一項改革,財政部從稅改推動迄今,始終沒有主動宣傳,即刪除所得稅法42條「教育文化公益慈善團體股利淨額,不計入所得額課稅」規定,國人第一時間,都想到了長庚、亞東、新光、國泰等醫療財團法人,然而,這項規定的取消,傷到的不僅是上述機構,事實上,所有將股票捐贈給財團法人的企業,包括長榮集團的張榮發基金會、大陸工程的浩然基金會與潤泰集團的唐獎基金會,都將受到影響。
林上祚
2017-10-14 09:00
新聞
國內
財經
調查
公益團體避稅還有這一招 財團法人恐「無限增生」
公益團體「股利淨額不計入所得額課稅」改革,不僅打亂企業捐助財團法人的節稅規劃,也衝擊到未來企業捐助公益活動意願,甚至可能違反「信賴保護」原則,財政部長許虞哲表示,財政部將修正《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免納所得稅適用標準》,現行「與創設目的有關活動支出」須達60%規定,將與其他部會研商是否進行修正,國民黨立委盧秀燕則建議,財團法人應該採取分級課稅。
林上祚
2017-10-14 09:00
新聞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稅改方案將再推修法!許虞哲:明年檢討薪資所得、少子化、長照扣除額
行政院院會12日通過財政部稅改方案,由於外界最關注的「股利分離課稅」部分,上周四行政立法便當會,已正式拍板採取乙案,即26%分離課稅,稅改戰場已經從行政院轉到立法院,因此,媒體對於稅改利弊得失並沒有太多詢問,不過,針對立委主張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從18萬調高為20萬元,財政部長許虞哲表示,在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遭大法官會議宣告違憲後,財政部預定明年推動《所得稅法》相關修法,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將可採核實申報。
林上祚
2017-10-12 13:09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