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兩岸事務專家葛來儀(BonnieGlaser)日前在談及台灣的未來問題時說,北京對國民黨徵召的新北市長侯友宜不熟悉,把他與已故總統李登輝作聯想,傾向支持擔任台北市長期間,曾透過雙城論壇與對岸往來過的柯文哲。對此,柯文哲把葛來儀的話解讀成,他是最能夠與中、美兩邊溝通的人。葛來儀認為柯曲解她的意思,她只表示中方對他較為熟悉。葛來儀強調:「我不是在為柯文哲背書,也沒有說他是唯一有能力與中國溝通的候選人。」柯文哲對葛來儀的說法是選擇性的、朝對自己選情最有利的方向解讀;葛來儀義正辭嚴地加以澄清,恐怕擔心被認為有「干預」台灣選舉之嫌,損害了她學者的名號。我在馬政府執政時期負責智庫工作,與包括葛來儀在內的外國專家學者,都有長期打交道的經驗。他(她)們許多具專業背景,與政府關係密切;雖有各自不同的政治立場,但都是為美國的國家利益服務。而美國為了本身的利益,避免不了會支持外國選舉中,那些美國所「屬意」的特定參選人。中共基於對台政策考量,當然關注台灣的總統大選;但北京一向聲稱「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事務」,標榜不介入台灣「地方的選舉」。對北京而言,選舉結果不會改變其對台政策的戰略目標,但會影響其戰術作為。在戰術層面上,北京對台灣選舉或許也有「屬意」的人選,但中共的影響力絕對不及美國。而且,以當前兩岸外弛內張的氣氛看,中共不可能不理解,台灣有人會把他的「支持」,當成是選舉的「票房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