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選擇歐洲,做為他今年外交的首訪地區。在中共外交工作的戰略布局中,對歐外交是屬於大國外交的一部分。中共雖把對美關係視為「重中之重」,但隨著中共的國際地位從區域強權邁向全球角色,它對發展與歐洲國家的關係也就越來越表重視。大陸學者指出,金融危機加速了大國之間既合作又競爭的關係,金融危機的骨牌效應,促使大國把合作協調,做為應對地區及全球性挑戰的優先選擇;與此同時,大國競爭的權力本質沒有改變。中共即從這個角度看美歐關係,認為美國仍在積極重塑其全球性的領導地位,而美歐也繼續從事國際體系主導權和國際規則制定權之爭。 如此看來,習近平3月21日至26日,前往義大利、摩納哥及法國進行的國事訪問,就蘊含了以下三重意義:一是凸顯中共在外交上對歐洲國家的重視,藉此拉攏歐中關係;二是推進中共與這三個國家的雙邊合作;三是安撫歐洲對美中可能簽署貿易協定存在的憂慮。 選擇義大利,是因雙方簽署「一帶一路」備忘錄後,義大利成為第一個參加中共「一帶一路」倡議的G7成員,具有象徵性意義;訪問摩納哥,是刻意凸顯中共對歐洲小國的友善之舉,也就是不分大小,平等相處;法國則是習近平此行的重點。訪問法國,是要深化雙方全面的戰略夥伴關係。今年是中法建交55週年,中共重視法國在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地位,也充分理解它在歐盟扮演的關鍵性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