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機(LithographyMachine)在世界上原有三強,日本的Nikon、Canon和荷蘭的ASML,但由於手機芯片的高度需求,促成光刻機細微化的機制,ASML的分額已遠超越日系光刻機,市占率高達80~90%,後工業時代包括工業3.0和工業4.0,都以芯片為基礎,光刻機作為芯片製造的重要裝備,製程大致如下:它是以光為刀具,先在矽片(Siliconwafer,晶圓)表面覆蓋一層高度光敏感性的光刻膠(Photoresist),再以強烈激光(Laser,雷射光)透過掩膜(Mask)照射至矽片表面,被照射到的光刻膠會發生反應,然後以特定溶劑洗去被照射或未被照射的光刻膠,因而形成電路圖從掩膜轉移至矽片,這只是科普的簡述,真要用光刻機製造芯片,需要在極其細微的結構上進行上百次套刻(Alignment)和數千道工序,並需幾百種裝備才能實現。中國自產光刻機如上海微電子的製機,只能加工90nm(奈米)工藝芯片,與ASML的7nmEUV(ExternalUltraviolet,極短紫外線)光刻機相較,技術差距了十幾年,難怪中美商業戰25%的高關稅並未擊倒中國,但進入科技戰,美國包圍中國的斷晶禁令,卻讓華為高階手機痛失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