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借牌 文章列表
#
借牌
約 9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政治
嘆陳建仁「借牌掛名」給鄭文燦當人形立牌 黃創夏酸:深藍猛打借調有2024已班師回朝幻覺
前副總統陳建仁農曆年時點頭出任行政院長,但閣揆職務為中研院特聘研究員職務借調,引發藍營部分人士批評。對此,資深媒體人黃創夏於節目《新聞不芹菜》中表示,陳建仁好虛名,出任閣揆其實是「借牌掛名」給副閣揆鄭文燦,當民進黨中生代的「人形立牌」,不過深藍現在有種2024已班師回朝的幻覺,猛打陳建仁借調,但中間選民無感也沒有討論。
鍾秉哲
2023-02-10 16:40
新聞
政治
蘇貞昌女兒疑借牌得標 藍批:「非主要部分工程」成量身定做巧妙安排
閣揆蘇貞昌女兒蘇巧純曾承諾「蘇揆任內不投標案」,但卻被國民黨爆料疑似借牌得標,蘇貞昌在立法院備詢時,還為此事與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起口角。國民黨發言人黃子哲今(2)日在臉書發文質疑,「互動多媒體」成為「非主要部分」工程,就算由其他廠商代為履行也不致違法,宛如「量身訂做」的巧妙安排,是否藏污納垢、人謀不臧,應該出來好好說明與交代。
戴祺修
2022-11-02 20:07
新聞
政治
控蘇貞昌女兒「借牌得標」 藍議員:父女沒利益迴避,公然說謊騙人民
國民黨31日上午召開記者會,指控桃園市圖新建總館工程,違法轉包給行政院長蘇貞昌女兒蘇巧純的「二三設計」。國民黨質疑,蘇巧純曾在2020年承諾「蘇貞昌行政院長任內不投標案」,如今卻疑似借牌得標,除了利益沒有迴避外,更嚴重的是公然說謊、欺騙人民,蘇貞昌已沒有資格擔任行政院長。
晏明強
2022-10-31 23:55
政治
兩岸
石斑魚被禁「借牌頂替」成焦點 國台辦譏:ECFA哪條允許寄生黑戶?
台灣石斑魚被對岸禁運衝擊南部漁民生計及產業,衍生出養殖業「借牌頂替」問題,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29日指出,從《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到《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哪一條允許「借牌」?哪一條允許有「寄生黑戶」?哪一條允許以次充好、劣幣驅逐良幣?台灣出現「寄生黑戶」、「借牌」等亂象,完全是民進黨政府監管不力、管理混亂所致。
林庭瑤
2022-06-29 19:57
風生活
新知
石斑魚檢驗球員兼裁判?為何有黑戶「借牌」上船外銷?揭秘台灣石斑魚的禁銷真相
中國海關在2022年6月13日起,全面暫停台灣石斑魚外銷中國,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的統計,2021年中國佔台灣石斑魚外銷量91%,若全面禁止輸中將有3600公噸銷量無法外銷,將對台灣石斑魚產業帶來史無前例的衝擊,對此,農委會先是在6月17日宣布祭出8.9億預算搶救,但卻在6月21日宣布總預算下降至4.8億元?而11家有疑慮養殖場的檢驗報告由中央畜產會實驗室進行,是否有球員兼裁判的問題?石斑魚禁銷後熱議不斷,三大爭議一次看清楚!
食力foodNEXT
2022-06-23 23:13
新聞
政治
兩岸
國內
坦言石斑輸中有借牌陋規 陳吉仲:將重新建立生產管理
針對石斑魚輸出到中國的借牌陋規,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天表示,農委會將針對1000多戶的石斑魚養殖戶、將近2萬公噸的石斑魚產量,重新建立更好的生產管理,藉以維持品質及100%的用藥安全。
中央社
2022-06-22 22:07
新聞
政治
「1月就發現石斑魚借牌問題!」蘇偉碩批:養套殺漁民的根本是蔡政府
中國近期以禁藥為由暫停台灣石斑魚輸入,醫師蘇偉碩20日召開記者會痛批,蔡英文政府早就知道石斑魚借牌的貿易危機,卻不積極解決,如今出事只會無差別補助及作秀,養套殺漁民的根本是蔡政府,還想把養殖業者當選舉提款機。
鍾秉哲
2022-06-20 23:16
新聞
政治
「借牌陋習」因太魯閣事故浮現 監委申請自動調查
台鐵太魯閣號事故造成多人罹難,監委賴鼎銘、林盛豐今(15)日透過新聞稿表示,廠商透過「租借牌轉包」陋習取得標案,並實際承攬施作工程,他們對此議題甚表關切,已經申請自動調查。
黃信維
2021-04-15 11:59
新聞
政治
太魯閣號出軌》東新營造涉非法借牌轉包工程 李義祥前任工地主任曝光
台鐵408車次太魯閣號出軌意外造成重大傷亡,東新營造監工「黑猴」林常青7日被檢調帶回事故現場釐清,不過根據媒體引述檢警說法,在工程負責人李義祥違法兼任工地主任前,其實林常青的兒子才是事發地的工地主任,但事故當地監工的卻是林常青,疑似為非法借牌,檢方將對此釐清調查。
羅立邦
2021-04-07 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