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俄羅斯核武 文章列表
#
俄羅斯核武
約 52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VIP
評論
國際
軍事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閻紀宇專欄:俄羅斯狂人的核武恫嚇
誰是當今全球核武狂人?這個封號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非北韓金正日、金正恩父子莫屬,兩人讓好萊塢動作片、諜報片的反派相形見絀:先後進行6次核彈(包括氫彈)試爆,至今攢了大約50枚核彈的家當,手中原料還可以再製造70至90枚核彈。但2022年迄今,地緣政治舞台出現一位升級版的核武狂人,金氏父子只能自嘆弗如。
閻紀宇
2024-11-23 06:20
新聞
國際
軍事
「莫斯科認為,烏克蘭淪陷只是時間問題」面對川普即將復辟,拜登全力為烏克蘭爭取優勢地位
幾天之內,拜登當局和俄羅斯分別採取了重大舉措,旨在影響烏克蘭戰爭的結果。此時,距離唐納德·川普重返白宮僅有兩個月。
BBC News 中文
2024-11-22 12:00
新聞
國際
軍事
VIP
大國博弈
澤倫斯基該對拜登幻滅,期待川普調停?經濟學人:停戰運作至少要半年
美國總統拜登在任期最後階段,允許烏克蘭使用美製長程飛彈攻擊俄國領土外,也開放殺傷性地雷使用,大舉強化烏克蘭對抗俄羅斯入侵行動,還打算豁免烏克蘭欠下的一半債務。從美國等西方國家關閉駐烏國大使館推測俄烏戰爭升級、基輔被直接攻擊風險正在升高。
王秋燕
2024-11-21 12:51
VIP
國際
軍事
大國博弈
重返核軍備競賽!拜登政府準備擴大核武庫,應對中、俄、朝三方威脅
美國五角大廈最近的核戰略制訂者有了新的惡夢:不是美國和蘇聯之間的兩極競爭,而是同時面臨多個對手。一位官員提出這樣的假設:要是俄羅斯攻擊北約(NATO)國家,迫使美國介入以保衛歐洲;然後中國趁美國分心之際入侵台灣;接著北韓決定攻擊南韓?將導致三場戰爭,涉及三組盟友,面臨三個不同的核危機。這種情況下,美國是否能夠應對所有挑戰?
蔡娪嫣
2024-08-22 17:31
評論
國際
軍事
專欄
亓樂義觀點:普京會動用戰術核武器?
最近全球核武態勢發生兩件大事。俄羅斯5月下旬和6月中旬,先後實施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非戰略核力量(戰術核武器)演習。接著,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發布2024年《軍備、裁軍與國際安全年鑒》指出,隨著地緣政治關係惡化,全球9個核武國家對核威懾的依賴加深,導致世界核武庫的數量和類型持續增長,並在未來幾年加速。眼下最受關注的是,俄羅斯總統普京是否在烏克蘭戰場動用戰術核武器試圖扭轉戰局?其結果將對全球核武態勢帶來深遠影響。
亓樂義
2024-07-04 07:0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軍事
專欄
王義雄觀點:台灣不應成為核戰的引爆點
美俄兩大核子大國最近在國際上不停示威耍狠,美國揚言要擴大部署更多戰略核武器,俄羅斯則是與白俄羅斯部隊加緊進行第2階段的戰術核子武器部署訓練演習。莫斯科不久前聲稱受到來自西方政權(美國)的威脅,而美國則宣稱擴大核武是為了遏制來自俄羅斯、中國和其他敵對方日益增長的威脅。核武強權國家的互不相讓,注定要為世界帶來不幸,但這一切與美國恃強凌弱的霸權心態脫不了關係。
王義雄
2024-06-19 06:50
新聞
國際
軍事
普京談核武立場:目前對烏克蘭「沒必要動用核武」
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Putin)於週五(6月7日)表示,俄羅斯沒有必要使用核武來確保在烏克蘭的勝利。這是克里姆林宮迄今發出最強烈的訊號,顯示歐洲自二戰以來最致命的衝突不會升級為核戰。
美國之音
2024-06-09 19:00
VIP
國際
兩岸
軍事
大國博弈
習近平說的「戰略威懾」是什麼? 美國軍事專家分析有這3種解讀
2022年10月,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在黨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二十大)的報告提到,要打造強大戰略威懾力量體系。美國國防大學中國軍事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吳志遠推測,習近平所說的「戰略威懾」可有3種解讀,即提升對美國的威懾、更廣泛的有目的的脅迫,或是支持火箭軍有更大地位和資源。
簡恒宇
2024-03-09 19:00
VIP
國際
軍事
大國博弈
俄烏戰爭兩周年》一文看懂:戰爭第二年發生什麼事,烏克蘭獲勝的最大罩門是什麼?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全面入侵,二戰之後歐陸規模最大的軍事衝突登場,以北約為首的國際社會紛紛伸出援手,協助烏克蘭軍民抵抗強鄰。不過當戰爭進入第730天,這場殘酷的區域衝突非但沒有結束跡象,甚至對其他地區的安全與穩定構成挑戰。華府智庫蘭德公司(Rand)針對俄烏衝突的發展、影響、可能的結果與解決方案列出一系列QA,在烏克蘭戰爭兩週年之際,剖析這場牽動全球局勢的長期戰。
李忠謙
2024-02-24 09:22
新聞
國際
軍事
普京視察「北風之神-A」第四代核動力潛艦:有這樣的武器,俄羅斯感到自己是安全的
俄羅斯總統普京11日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廠視察,並且出席了「亞歷山大三世號」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號」兩艘核潛艦的升旗典禮。這兩艘新艦分別隸屬「北風之神-A」第四代核動力潛艦與「亞森」級多用途潛艦,將一同加入俄羅斯海軍的太平洋艦隊。
國際中心
2023-12-12 18:00
新聞
國際
瓦格納叛亂後,普京正在失去對權力的控制嗎?
今年6月瓦格納集團的叛亂戲劇化地落幕,如今俄羅斯當局已確認瓦格納領導人普里格津死於墜機事故,但近幾個月的事件已留下了印記。俄羅斯總統普京對權力的掌控有多牢固?這個核武大國是否正處於混亂的邊緣?
德國之聲
2023-09-02 15:00
新聞
國際
兩岸
國內
與台灣同在民主對抗獨裁最前線 烏克蘭國會議員談台烏關係轉變
「當前世界處於民主和獨裁主義之爭。烏克蘭與台灣成為這場抗爭的前沿」,2022年曾訪台的烏克蘭國會議員克尼茨基強調,烏克蘭和台灣命運互相連結,雙方社會要團結。他也說,雖然中國積極降低俄羅斯使用核武的可能性,烏克蘭仍要注意中國散布俄羅斯不實資訊的情況。
簡恒宇
2023-08-02 15:30
VIP
國際
兩岸
軍事
大國博弈
瓦格納短暫叛變對中國有何影響? 學者:中共對進犯台灣會更加猶豫
俄羅斯總統普京的黨羽、傭兵集團「瓦格納」今年6月23日突然叛變,隔天在其領袖普里格津率領下直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但在最後一刻收手。布魯金斯研究院研究員金沛雅直言,中國共產黨(中共)最大噩夢就是面臨相似情況,因此接著會對任何政權潛在挑戰者加大控制力道,但也對進犯台灣更加猶豫。
簡恒宇
2023-06-30 10:30
國際
下班經濟學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華爾街日報》西方核電復興離不開俄羅斯!濃縮鈾成關鍵原因
西方的核電行業正在經歷一場期待已久的復興,美國和歐洲有新的反應爐投入使用,且顯示出很快將建造更多反應爐的新勢頭。
Jennifer Hiller
2023-05-12 19:0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軍事
風評
風評:中國從俄烏戰爭學到哪些武力犯台教訓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以「去納粹化」為名發動侵略烏克蘭的戰爭,這場撼動全球局勢的戰爭也對台海兩岸帶來巨大衝擊。台海局勢被拿來與俄烏關係類比,「今日烏克蘭,明天台灣」屢屢出現在台灣輿論、甚至國際媒體上。俄烏戰爭衝擊了台灣政府的軍事政策、對外關係以及台灣民眾的認知,《風傳媒》也策畫《戰爭啟示錄》深入探討相關議題。戰爭也改變美俄中三強關係,並牽動印太局勢與台海戰略布局,美中台都從俄烏戰爭中學習如何因應台海下一場可能的戰爭。
主筆室
2023-02-23 15:20
VIP
國際
兩岸
軍事
大國博弈
中國核武野心衝擊兩極體系平衡 美國「核三位一體」現代化是最佳避險方案
根據美國國防部2022年發布的《中國軍力報告》,中國可能在2035年以前,擁有約1500枚核彈。這意味著原本以美國及俄羅斯為主的核武兩極體系,逐漸走向包含中國的三極體系,但國防政策專家克列賓涅維奇撰文直言,三極體系恐會帶來核武競賽,美國進行「核三位一體」現代化則是最佳避險方法。
簡恒宇
2023-02-02 17:00
VIP
國際
兩岸
國內
軍事
大國博弈
專訪米爾斯海默》「我不曾主張放棄台灣!」美中可能爆發熱戰,但美國將力保台灣實質獨立
美國國際關係大師米爾斯海默8年前曾在《國家利益》發表文章「向台灣說再見」(SayGoodbyetoTaiwan),引發「棄台論」爭議。
蔡娪嫣
2022-12-15 17:10
風影音
國際
兩岸
軍事
中俄關係「無止境」?學者:中國把俄羅斯當對付美國工具,隨著烏克蘭戰況調整對俄立場
俄羅斯攻打烏克蘭前夕,中國表明與俄羅斯的夥伴關係「無止境」,而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後,中國至今仍被視為支持俄羅斯。不過大西洋理事會全球中國中心高級主任舒爾曼及史汀森中心高級研究員孫云17日均稱,由於俄羅斯對中國有戰略用處,就算俄羅斯在戰場節節敗退,中國也不會放棄俄羅斯。
簡恒宇
2022-11-19 02:00
評論
國際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兩腳分別踏在歐洲和亞洲的巨獸─俄羅斯:《野生的東歐(下)》選摘(4)
俄羅斯小檔案
法蘭西斯.塔朋(Francis Tapon)
2022-11-09 13:00
新聞
國際
軍事
喪心病狂!美方最新情報:俄羅斯軍方領導人曾討論「何時、如何」使用核武攻擊烏克蘭
美國《紐約時報》2日報導,華府最新情報顯示,俄羅斯軍方領導階層最近曾進行極為敏感的對話:討論何時、如何對烏克蘭動用「戰術性核子武器(戰術核武)」。雖然普京總統並未參與相關討論,但這項情資讓美國與盟邦更加擔心情勢發展。
國際中心
2022-11-04 05:37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