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何思慎觀點 文章列表
#
何思慎觀點
約 38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際
政治
歷史
專欄
何思慎觀點:「終戰」背後的史觀
二戰日本戰敗後,由盟軍最高統帥部(GHQ)佔領,對其施以「去軍國主義」的改造,首要之務即制頒「和平憲法」,宣示日本永遠放棄以戰爭及武力解決爭端,並將日本的安全置於以《美日安保條約》為基礎的「美日同盟」架構下。是以日本的外交政策皆以維繫「美日同盟」為依歸。而正因美國對日本提供安全上的保障,使其心無旁騖發展經濟,自民黨政權在冷戰時期即以「經濟安全保障」為最高施政指導原則。
何思慎
2025-05-14 05:40
評論
國際
政治
專欄
何思慎觀點:川普不滿美日同盟給石破「印太北約」機會
美國總統川普6日在白宮向媒體表達對《美日安全保障條約》的不滿,認為美國須片面防衛日本,但日本卻沒保護美國的義務。此議為美日關係投下變數,川普意味二戰結束後日本始終搭美國安全便車,占盡美國便宜,道盡川普對戰後日本的刻版化印象,延續第一任期對美日同盟的態度。
何思慎
2025-03-12 05:40
評論
國際
政治
專欄
何思慎觀點:石破加碼日中執政黨交流防「日本有事」
日本首相石破茂試圖會見美國候任總統川普受挫後,逆勢操作日本外交,全力衝刺日中關係改善。石破9日在首相官邸會見自民黨幹事長森山裕、公明黨幹事長西田實仁,於兩人13日啟程訪中前交付親筆信,展現石破對日中關係的重視。
何思慎
2025-01-15 05:50
評論
國際
政治
專欄
何思慎觀點:內外交迫的石破內閣
日本眾參兩院11日進行「首相指名」,經兩輪投票,執政聯盟的自民黨與公明黨在眾議院雖未取得過半的席次,但因以立憲民主黨為首的在野陣營未能整合,石破內閣得以少數內閣的形式再續「自公聯合內閣」,石破茂連任成為第103代首相。
何思慎
2024-11-15 05:45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財經
專欄
何思慎觀點:經濟與安保乖離的日中關係
岸田內閣7月9日發表2024年版《通商白皮書》指出,在1406項品類中,超過一半進口額來自中國,美國自中國進口佔比過半則僅567項品類,日本達到美國的2.5倍,此數字說明日本經濟仍高度依賴中國的供應鏈。從進口集中度高的具體品項來看,主要為筆電、空調、機械類產品零組件、有機化學品、稀土及稀有金屬,其中不乏《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所定義的「特定重要物資」。
何思慎
2024-09-11 06:30
評論
國際
專欄
何思慎觀點:小池百合子連任救不了岸田首相
7月7日,東京都知事(市長)選舉,尋求三連霸的小池百合子在自民黨、公明黨與地區政黨「都民優先之會」的力挺下打敗立憲民主黨、日本共產黨及社會民主黨等在野勢力支持的蓮舫,連任成功。日本首都市長選戰小池與蓮舫雖以「無黨籍」參選,但背後為朝、野政黨對決的態勢,故被視為身陷政治資金醜聞的自民黨是否起死回生的關鍵選戰,倍受矚目。
何思慎
2024-07-10 07:00
評論
國際
兩岸
專欄
何思慎觀點:中日韓峰會形式化但具意義
韓國外交部長趙兌烈13至14日訪問北京,與大陸外交部長王毅舉行雙邊會談,為「中日韓峰會」進行最後的協調,亦伺機推進南韓總統尹錫悅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首腦會談,此為時隔近7年的韓國外長訪中。
何思慎
2024-05-15 07:0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專欄
何思慎觀點:「金門有事」就是「臺灣有事」
蔡英文總統任期的最後,「金門大陸漁船事件」使兩岸關係冰前颳雪,大陸海警及漁政的船艦在金廈水域常態化執法,金門周邊的「禁限制水域」面臨挑戰。身兼大陸全國人大代表的北京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表示,此為落實大陸對臺灣以及臺灣海域擁有主權,而且延伸到實際管控權的「重要突破」,不僅金廈水域,未來臺灣海峽亦可能出現新的治理形態。
何思慎
2024-03-13 06:40
評論
國際
兩岸
專欄
何思慎觀點:岸田的東協外交意在中國
2023年是日本與東協(ASEAN)友好關係50週年,12月17日在東京舉行「東協特別領袖會議」,會後發表《日本–東協特別峰會聯合願景聲明》,揭櫫尊重法治以及加強海洋等安保合作等會議共識,言及確保供應鏈等擴大經濟安保領域合作。《聯合聲明》中的「加強海洋安全保障的合作」雖未點名中國,但針對性不言可喻,ASEAN除寮國外皆臨海,但多數ASEAN成員的海岸警衛隊及相關執法機構力量薄弱。
何思慎
2024-01-10 05:5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軍事
專欄
何思慎觀點:中華民國不是南海爭端局外人
今年是日本與東協友好關係50週年,12月將在東京舉行「東協特別領袖會議」,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為是項會議暖場,3日訪問菲律賓馬尼拉,與菲國總統馬可仕舉行會談。近年來,中、菲在南海的島礁主權爭端激化,雙方在中沙群島的民主礁(黃岩島)及南沙群島的仁愛暗沙(仁愛礁)針鋒相對,不時出現船艦對峙及碰撞。
何思慎
2023-11-13 07:10
評論
國際
政治
國內
專欄
何思慎觀點:水果與核污水照出民進黨的仇中戀日
中華文化總會、農業部與日台交流協會8月26日在總統府外舉辦第二屆「台日水果夏祭」,行政院長陳建仁高呼,感謝日本民眾喜歡臺灣水果。
何思慎
2023-09-11 07:00
評論
國際
兩岸
軍事
專欄
何思慎觀點:中國大陸軍事抬頭下岸田推進日中對話
日相岸田文雄6月18日在早稻田大學演講,表達親訪中國大陸的想法,認為須反覆對話及相互努力構築建設性且穩定的日中關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中後,岸田對中外交更趨積極,以求在日、中安全戰略矛盾日深下,透過對話避免日本周邊有事,「力爭在所有層面進行緊密溝通」。
何思慎
2023-07-03 06:50
評論
國際
歷史
專欄
何思慎觀點:「歷史問題」仍侷限日韓安保合作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7日展開韓國訪問行程,此行是繼2018年2月時任首相安倍晉三出席平昌冬奧開幕式以來的日相訪韓,更是中斷12年之久的日、韓首腦「穿梭外交」的恢復,意味日韓關係走出慰安婦及徵用工賠償等歷史問題所導致的低潮。
何思慎
2023-05-10 15:0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專欄
何思慎觀點:《日經》與《經濟學人》「疑台」的謬誤
近日《日本經濟新聞》與《經濟學人》兩大國際媒體先後專文報導對臺灣人自我防衛的疑慮,此當可謂日、英聯手散播「疑臺論」之舉,但此背後反映歐美及日本輿論對兩岸關係認識不足,視臺灣為渠等國家對中博弈的戰略工作,純為現實主義的思考,無關制度選擇及價值呈現。
何思慎
2023-03-13 15:00
評論
國際
兩岸
專欄
何思慎觀點:2023年「中日關係」在風雨中前行
2023年是《中日友好和平條約》【按:此係指中國大陸與日本締結之條約。為行文方便且配合條約名稱,本文所稱「中」均指中國大陸】簽訂45周年,1978年8月12日,大陸外交部長黃華與日本外相園田直在北京簽署和約。同年10月22日,鄧小平訪日,見證條約批准書交換,和約生效,中、日走完1972年9月建交的最後一里路。
何思慎
2023-01-11 15:10
評論
國際
兩岸
專欄
何思慎觀點:遇執政亂流的岸田須打開中日關係
日本政府9月27日為安倍晉三前首相舉行國葬,但岸田文雄首相盤算的「喪禮外交」並未達成。「七國集團」(G7)中,唯一計劃出席的現任國家領導人加拿大總理杜魯道亦藉颶風來襲打退堂鼓。岸田內閣為此花費12億5千萬日圓,卻在外交上打水漂,且日本6成民意不支持岸田在日本經濟困頓之際,花大錢為安倍辦國葬,何況安倍遇意外刺揭開「清和會」(安倍派)與源自韓國的「舊統一教」(世界和平統一家庭聯合會)的錯綜複雜的政教關係,日本民意為之反彈,甚至認為處置失當的岸田應引咎辭職。
何思慎
2022-11-09 13:50
評論
兩岸
專欄
何思慎觀點:揣測中共20大後外事系統人事
中共20大擬定於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開,而習近平在中共20大三任中共總書記應無懸念。但20大後,外交人事調整目前仍難以揣測。
何思慎
2022-09-14 15:00
評論
國際
專欄
何思慎觀點:告別安倍─開啟岸田紀元的日本政治
今年的日本參院選舉不平靜,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8日上午在奈良大和西大寺為尋求連任參議員的子弟兵佐藤啟助講時,遭槍擊身亡,得年67歲。12日家族舉行喪禮,訣別安倍。相較無奇參院選舉結果,安倍遭遇不測離世對自民黨派系勢力消長應更具影響。
何思慎
2022-07-13 15:10
評論
國際
專欄
何思慎觀點:「岸田外交」應服務於「所得倍增」
在日本5月黃金週連假,首相岸田文雄展開密集外訪,不僅接連訪問泰國、越南與印尼,更遠赴歐洲英國、義大利與教廷3國。此行的目的在於為美國揪團共同應對俄烏戰爭及中國的挑戰,泰國是今年亞太經合會(APEC)主席國,印尼則是「二十國集團」(G20)輪值主席,岸田認為中、俄為國際秩序及區域安全的威脅,希望印太與歐洲共同行動。此外,向國際宣傳「新資本主義」,爭取各國「投資岸田」(InvestinKishida)亦為外訪的目的,不讓安倍晉三的「下單安倍經濟學」(BuyAbenomics)專美於前。
何思慎
2022-05-11 13:50
評論
國際
專欄
何思慎觀點:俄烏戰火下,岸田對俄強勢的背後風險
烏俄衝突不僅使歐陸安全陷入二戰結束後最大的危機,其對地緣戰略的影響亦波及東亞。日本在烏俄衝突中,日本大動作呼應對俄羅斯全面性的經濟及金融制裁,態度迥異於2014年俄國佔領克里米亞時所採取形式性制裁。日相岸田文雄表示,現在正是我們守護國際秩序骨幹,團結一心毅然決然展現行動的時刻,讓俄國明白暴行須付出慘痛代價。岸田清楚地與美國及歐盟站在同一隊。
何思慎
2022-03-16 15:0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