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伊能嘉矩 文章列表
#
伊能嘉矩
約 13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地方新聞
新北
閱讀泰雅百年織品 藝心一意見證歷史! 泰博館辦烏來屈尺群傳統服飾田調成果工作坊
新北市原民局持續建構烏來區泰雅族傳統織布技藝相關知識,希望落實無形文化資產保存及維護,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今(10)日舉行《閱讀百年織品織起燦美回憶-烏來泰雅族屈尺群傳統服飾文化田野調查織品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展現今年借重國家重要傳統工藝-泰雅染織保存者尤瑪‧達陸(Yuma‧Taru)及野桐工坊團隊,協助進行所藏百年泰雅族傳統織布典藏品的織紋分析研究,以深耕在地之心,陸續蒐集、整理,全面性深化泰雅族織藝傳統文化、歷史等相關研究,這次計畫也特別邀請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三方共同合作共創新局。
李梅瑛
2024-12-10 16:59
風生活
風歷史
文化
歷史課本稱清領時期「有唐山公,沒唐山嬤」其實是錯的!專家破解真相:根本是誤會
「有唐山公,沒唐山嬤」,這幾年常在臺灣聽到的這句話,其實有雙重誤會。
時報出版
2022-03-20 17:30
評論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賴祥蔚觀點:「沒唐山嬤」被三大證據翻案
「有唐山公,沒唐山嬤」,很多人對這句諺語都琅琅上口,也認為這反映了清朝來台灣的漢人移民以男子為主,所以只好跟平埔族女性通婚以繁衍下一代,進而推論現在的台灣人多有平埔族血統。
賴祥蔚
2021-08-13 05:50
評論
國內
風書房
歷史
文化
龜蛇之間與雙城情結:《漫步左營舊城》選摘
清代左營地區的發展,圍繞在舊城兩次建城,以及舊城新城之間的競爭。
黃清琦
2020-02-27 05:10
風生活
風歷史
人口不斷外流、老化,彰化城鄉差距問題嚴重!他從「行政區」歷史探討彰化未來
行政院宣布2019年為台灣的「地方創生元年(linkisexternal)」,近年來坊間也出現許多相關書籍。特別是面臨嚴重少子化與城鄉差距的鄰國日本,對於即將面臨的「地方消滅」現象特別戒慎恐懼,因此在2015年就將地方創生訂為國家方針,傾全力要弭平地方與都會圈的發展差距。
想想論壇
2018-10-20 15:38
評論
國內
風書房
歷史
古老的傳說,有趣的習俗:《有溫度的台灣史》選摘(1)
宜蘭有一項農特產:三星蔥。宜蘭人拿它做蔥油餅、餃子、炒肉絲、炒蝦仁等料理。
楊渡
2018-07-16 05:10
評論
國際
國內
歷史
專欄
賈忠偉觀點:日本政府到底派了多少「高砂義勇隊」赴南洋作戰.......
根據政治大學日文系教授傅琪貽所寫的《靖國神社與臺灣高砂義勇隊》文中(註二)所載…「據一般說法,高砂義勇隊共出動7次或8次,總人數有4,000人或6,000人到12,000人等不同的說法,但這只能說是推測的數字而已。因為其中還有未到達目的地之前,就在航海途中遭美軍轟炸,整個船隊沉沒而溺斃者也不在少數。然這些數字顯示,特別是對安排人數稀少的原住民做日本的活箭靶,護國盾牌,消耗大量年輕男丁的作法,是多麼殘酷,近乎滅族的行為。」
賈忠偉
2018-07-15 07:10
風生活
文化
你能接受圖書館把書籍條碼貼在作者臉上嗎?國小老師道出這令人傻眼的現象
我是一位小學老師,一位喜歡看各種書籍的老師,也喜歡鼓勵孩子多多看書的老師。書本,對我來說,不但有溫度,更是有感情,讀書、教書、買書、借書,一直都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想想論壇
2018-05-28 15:14
評論
國內
風書房
歷史
觀點
文化
廖仁義專文:台灣研究─從政治性知識到學術性知識
過去幾個世紀間,「台灣研究」篳路藍縷,並不完全是一個學術領域,甚至每一個時代的台灣研究相關著作之中,也不乏原來提供統治階層掌握民情的治理檔案,但是這些文獻世代累積下來,卻已經為嚴謹的台灣研究鋪設深厚的基礎,並已成為豐富多彩的文化資產。
廖仁義
2018-05-07 05:10
風生活
風歷史
「他們不聽原住民勸告,89人命喪合歡山…」100年前爬山多危險?看這份「登山守則」就知道
臺灣史上有多次嚴重的山難事件,有名如1972年8月的「邱高事件」。整起事件宛如玫瑰瞳玲眼,充滿詭譎而神祕的色彩,後來甚至出現一張匪夷所思的靈異照片(不要問,很恐怖),在當時可說轟動全台。
故事
2018-03-09 20:04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觀點
李芳儒觀點:原住民族和平埔族群,過去、現在、未來都不會一樣
現今所謂的原住民族是在幾千幾百年前就堅持自己文化,奮力抗爭保衛自己傳統和文化的一群人,在明清時期被稱為所謂的「化番」、「生番」、「番界之外」的一群人,這一群人到現在還堅持固守自己文化傳統的人。
李芳儒
2017-08-24 05:50
評論
國內
風書房
在山林間,找回讀歷史的感動:《走向古道,來一場時空之旅》選摘(1)
約莫是千禧年左右的某個午後,新竹李崠山區某個密林深處,我望著穿過杉林空隙灑在石砌碉堡上的斑駁光影入神,整個人彷彿走入悠遠的時光隧道,腦海中開始想像隱藏在幽幽杉林背後,是怎樣的一段歷史。
黃福森
2016-12-13 06:00
評論
風生活
國內
風書房
陳耀昌專文(上):尋找消失的一八六七──我為什麼寫《傀儡花》
在《福爾摩沙三族記》中,我試圖站在三個族群立場,以小說的方式來詮釋台灣史,重新建構荷蘭時代台灣史和鄭成功之形象。好友前義大利駐台代表馬忠義(MarioPalma)在二○一三年的義大利國慶晚會中,竟然提到這本書:「我的好友陳耀昌教授去年出版了一本很成功的書《福爾摩沙三族記》,但是今天的台灣已不是他所描寫的福爾摩沙了。他應該再寫一本另外標題的書《台灣多族記》!」
陳耀昌
2016-01-09 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