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白礁謁祖祭典為臺南市學甲慈濟宮重要之祭典,學甲慈濟宮供奉之開基保生二大帝係由福建泉州白礁祖廟分靈而來,在1661年農曆3月11日,從將軍溪畔登陸護佑鄭王軍民渡海來台,在慈濟宮現址安坐,先以草寮建廟,於1701年擴充規模至今已經有322年的歷史,是台灣古廟之一,所謂「上白礁」即是回到白礁的意思,原指學甲先民於保生大帝聖誕前的農曆3月11日前往福建白礁鄉祖廟謁祖請火,後因海上風險,改於在古時先祖登陸處,也就是台南將軍溪畔建「白礁亭」遙祭,除了請水火香儀式之外,更有迄今維持人力扛抬的蜈蚣陣、擔馬草、庄頭自組藝閣、文武陣、華美的輦宮等,民俗祭祀形式歷經清朝、日治及戰後,在歷史與社會變遷下,學甲十三庄歷代居民持續參與每年的上白礁及四年一科的學甲刈香,形成學甲地區歲時祭儀重要環節,各種陣頭藝閣有傳統的,也有推陳出新的新形式,都是十三庒慈濟宮信眾對於在台灣這個新家園生活的紀錄,也是對於未來生活的美好想象,都通過陣頭藝閣表演呈現出來,不僅是外出打拼的子弟回鄉團聚的節日,也是十三庄聯盟表達團結互助的重要場域,充分展現深厚的文化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