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乒乓外交 文章列表
#
乒乓外交
約 35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VIP
政治
兩岸
國內
歷史
政經解密
台海解碼》馬英九訪陸花了25年才成行 幕後推手一封遺言讓他扛起青年交流大旗
時任總統馬英九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舉行「馬習會」,實現兩岸隔海分治66年以來兩岸最高領導人首次會晤,在今(2025)年即將屆滿10周年。卸任之後已3度訪陸,「馬習二會」於2024年4月10日登場,馬英九會否藉著「馬習會」10周年的機會,再度赴京「馬習三會」,給了外界不小的想像空間。
張鈞凱
2025-01-25 09:10
評論
兩岸
藝文
歷史
專欄
田暢觀點:中國民族主義者與西方文化的抗衡─過「洋節」是沒有「文化自信」的舉動?
2024年中國的聖誕節氛圍似乎又回到了從前的樣子。
田暢
2025-01-01 05:50
評論
國際
政治
歷史
專欄
孔令信觀點:季辛吉的政治貢獻將被歷史銘記
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季辛吉於11月29日在其康乃狄克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歲。中國駐美國大使謝鋒隨即在社交平臺X發文,表示歷史將銘記季辛吉對中美關係的貢獻,他將永遠活在中國人民心中。文中提及「歷史將銘記這位百歲老人為中美關係作出的貢獻。」
孔令信
2023-12-03 07:10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兩岸的「乒乓外交」
陸生訪台的消息,在六月初開始出現於各大臺灣媒體。其中聚焦在陸委會的作法,一開始有關單位當然以表歡迎,後來又表明專案申請須符合主旨,接著輿論矛頭又指向陸生訪臺費用高,堪稱「高級旅遊團」,再到後來陸委會則表示無法回答准不准許入臺,因其不是主管機關。一系列的新聞報導下來,讓人看得有如霧裡看花,雲裡霧裡不知所以。曾經以為這樣的參訪安排還要一年半載才有可能成行,畢竟牽涉到公部門的行政程序,許多事情無法馬上有結果。直到七月許多交流場次確認後,才意識到陸生團赴臺在即。
彭筱婷
2023-08-15 05:3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下班經濟學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經濟
華爾街日報》中國的最新問題:外國人不願意來了
在中國解除抗疫限制措施並重新開放邊境半年後,赴華的國際旅客寥寥無幾,這是中國與西方漸行漸遠的又一跡象,可能會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造成負面影響。
Wenxin Fan
2023-08-07 11:00
評論
政治
兩岸
國內
風書房
歷史
專欄
潘佐夫專文:尼克森慰問讓蔣介石短壽十年的車禍,却沒改變美中建交之心
蔣介石常常逗留在陽明山上。一九六九年,他決定在比他原來的草廬稍高一些的地方,建造一處新的住所,名為中興賓館。一九六九年九月十九日下午五點左右,他和美齡在山路上發生車禍。禍首是一輛美國吉普車的司機,他在一個彎道突然快速駛來。隊伍的先導車為避免迎面對撞,第一時間踩下煞車,緊隨其後的蔣的豪華凱迪拉克,撞上了該車車尾。蔣和美齡沒有繫安全帶,他們被拋高,用力撞上車頂,之後又往前衝,撞上分隔乘客艙與司機的鋼隔板。美齡胳膊和腿受傷,八十二歲的蔣面部重創。他的假牙從嘴裡飛了出來,傷勢不輕。兩人被送往最近的榮民醫院。
亞歷山大.潘佐夫
2023-02-04 13:50
評論
兩岸
專欄
吳鯤鵬專欄:配合清零到何時vs.究竟何時打台灣?
哲學家鄂蘭有本《極權主義的起源》,內中有一個觀點:極權主義的盡頭是虛無主義。就是說你到最後,會認命。如果不想讓這種情況發生,那就需要不斷的喚醒記憶,不停的回到常識,故寫此文,算是近期的一個整理。重點回答兩個問題:到底還要我們配合多久?和究竟打不打台灣?看似不相干實則一個問題,聽我細細道來。
吳鯤鵬
2022-11-18 15:10
新聞
國際
兩岸
季辛吉:拜登需要「尼克森式彈性」,美中不應無止境對抗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Kissinger)表示,現今的地緣政治需要「尼克森式彈性」,以幫助化解美國與中國以及俄羅斯與歐洲其他國家之間的衝突。
中央社
2022-07-21 20:48
國際
兩岸
尼克森訪華50周年:前駐北京記者出版新書指責「美國菁英讓中國變得強大!」
尼克森總統訪華50週年之際,美國出了一本新書,講述在美國開啟了與中國的接觸政策之後,美國的菁英們,包括政界、商界和學界的領袖們,是如何受到中國廣大市場的誘惑成了中國共產黨的「說客」的,講述他們幫助壯大中國的同時,是如何損害美國的利益,讓中國最終成了美國的對手。
美國之音
2022-02-26 23:00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尼克森訪華50周年:進入「新冷戰」的中美關係能否再「破冰」
1972年2月21日,美國時任總統尼克森應中國時任總理周恩來邀請,實現歷史性上首次訪華,期間與領導人毛澤東會面,結束兩國多年彼此孤立和敵對局面,亦為之後兩國建交以及中國加入國際外交舞台奠下基礎。
BBC News 中文
2022-02-22 22:33
評論
兩岸
專欄
趙春山觀點:論北京冬奧的「雙重獲利」
這屆北京冬奧在爭議中拉開序幕,從「彭帥事件」到西方國家的外交抵制,都成為國際媒體關注的焦點。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說:「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的大變局。」北京冬奧可以說是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交互衝擊的外部環境下進行的,如新冠疫情持續蔓延、烏克蘭戰爭箭在弦上,中美關係則是每況愈下。
趙春山
2022-02-15 13:40
評論
兩岸
藝文
歷史
專欄
李怡專文:相信共產黨會變得開明民主,非常幼稚
斯諾所記的毛澤東說了什麼呢?他說他雖不否定有個人崇拜,但搞得過分了,「四個偉大」(偉大導師,偉大領袖,偉大統帥,偉大舵手)「令人討嫌」,那些喊「萬歲」的人,有真心實意的,有隨大流的,也「打著紅旗反紅旗」的。
李怡
2022-01-29 13:50
評論
國際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從日本低調抵制北京冬奧說起─下一場雙極體制的循環
2021年12月24日,官房長官松野博一在記者會上公佈了該消息。日本體育代表團將按計劃參加冬奧。美國和英國以人權問題為由已宣佈實施不派政府代表的「外交抵制」。
清大酷拉皮卡
2022-01-12 13:3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歷史
季辛吉秘訪中國50周年》專家:中國應反思為何美中「接觸政策」已不受歡迎
今年7月是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訪華50周年。8日,季辛吉在一場紀念活動上表示,50年後美中需要更多合作,兩國關係甚至比1971年更重要。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指責兩國關係惡化的責任在美國。專家則呼籲中方應反思為何美中接觸在美國已不受歡迎。
美國之音
2021-07-11 15:00
風影音
國際
兩岸
楊潔篪呼籲美國「莫再干涉中國內政」 美國務院:我們的回應就是「北京別再壓迫台灣」!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2日抱怨美國「採取了一系列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中方利益的錯誤言行」,必且呼籲華府「尊重中方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和關切」,「停止插手香港、西藏、新疆等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對此表示:「我們的回應就是—呼籲北京停止在軍事、外交與經濟上施壓台灣,並改與台灣民選領導階層進行有意義的對話。」
李忠謙
2021-02-03 12:42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下班經濟學
華爾街日報選文
華爾街日報》「漢學熱」在中美關係惡化下降溫,愈來愈多學生選擇台灣
湯普森(MikeThompson)去年準備去北京,他申請到傅爾布萊特(Fulbright)獎學金,打算對中國政府如何招聘和培訓幹部做一番調查研究。
Liyan Qi
2021-01-21 10:14
新聞
國際
《台灣關係法》主要推手沃爾夫:美國是時候展開「兵乓外交」了,但這次對象是台灣
曾經在美中關係正常化期間與鄧小平舉行會談,也是《台灣關係法》主要推手之一的前美國眾議員沃爾夫,星期三呼籲美國政府再次以當時美中之間同樣的乒乓外交方式,與台灣進行密切會談以促進美台關係更加正常化。
美國之音
2021-01-07 16:01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歷史
專欄
趙守博觀點:從美中關係遽變談美中台三角關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台灣與美國的關係以及台灣與中國大陸(以下亦稱中國或中共)的關係,都對台灣的未來和前途有關鍵性的影響。而美國與中國關係的好壞與否也必然會對台灣的經貿、安全及國際處境有所衝擊。所以台灣在中美兩個大國之間,應如何妥善而謹慎地因應,極為重要。因此,美、中、台三角關係之演變,非常值得重視。
趙守博
2020-09-13 06:20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一個大陸人眼中的五二0─美國會幫台灣打台海戰爭嗎?
蔡英文以創紀錄的817萬票連任,一時風光無限,儘管對內許諾多有未實現者,但對外態度似乎贏得了全台掌聲。蔡英文連任當日,民主黨人、前副總統拜登和共和黨籍現任國務卿蓬佩奧等一大批美國政要均對蔡英文開始第二任期表達不同程度的肯定態度,也不怪台灣外事部門宣稱,蔡英文蟬聯第二任期後,美國給出的祝賀層級為歷來最高。
李東海
2020-05-24 06:1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歷史
G2互動70年》從封鎖到接觸、從天安門到911:陷入貿易大戰的中美關係,還回得去嗎?
1949年,中國共產黨上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發生劇烈變化的不僅僅是中國國內的局勢,還有中美關係。曾經在二戰中與蔣介石領導的中華民國結盟的美國,在中共建政後的三十年間,拒絕承認共產黨政府,繼續與中華民國政府保持外交關係,並承認中華民國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除此之外,美國還在軍事、外交和經濟領域對中共領導下的中國實施封鎖和孤立。
美國之音
2019-10-01 10:0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