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中國認同 文章列表
#
中國認同
約 15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國內
哥大論壇》修憲後形成「超級總統」 蘇起建議台灣民主做這2件事
「或許我們(的民主)應暫停和重置」,我國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13日參加首屆「哥倫比亞論壇」直言,由於1997年修憲後,總統任命人事不用閣揆副署,也不用經國會批准,形同「超級總統」,「可是我們自稱民主」,所以應先暫停,重新思考、反映自身,重置民主。
簡恒宇
2024-07-13 21:00
新聞
政治
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台灣人認同跌、中國認同緩升!游盈隆驚:不尋常起伏
針對國人國族認同,台灣民意基金會今(11)日最新民調顯示,超過七成國人自認是台灣人,董事長游盈隆分析,這已是「統攝性單一民族認同」,不過與上期相比,台灣人認同下降6.4個百分點、中國人認同增加2.2個百分點,游盈隆指出,這是「不尋常的起伏現象」,他也提到2項可能的原因。
陳煜
2021-08-11 08:40
評論
兩岸
專欄
張冬凝觀點:中國人?中國人!
住在越南堤岸的時候,原籍福建的房東葉太太,有一次問我:「張先生,你是哪裡人呢?」我告訴她說,我的祖籍是浙江紹興,可是自從我的曾祖的時候就落籍北京了,我在四川重慶的歌樂山出生,在台灣生長,可是一生中,住在佛羅里達最久……..。也許葉太太受到文化水平以及生活環境的限制吧,葉太太回嘴說,「你是黑白講(閩南語就是胡說的意思)你說不出來你到底是什麼哪裡人?」我想,她簡單的頭腦硬體,沒有置放我複雜答案的空間。
張冬凝
2021-04-03 07:0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認同分歧的困境
世界上真的各式人都有-我旅居中國各地的親人朋友中,也有堅定不移認定自己是中國人。不管習傻傻怎麼搞,並不影響他們對中國發展信心。就算真的搞砸了,往老毛的路上倒退擼,還是不影響他們愛中國之心的。(尤其我們的上一輩親人,曾在中國抗戰時,跟中國一起甘苦與共數年。即使身在台灣,美國,還是非常熱愛祖國。我聽他們說起這些看法,大多數是尊重他們這樣情懷的。當然你可以說,他們如果經歷了類似文革那樣的事,或許感受又會不同了。)
陳觀樂
2020-10-24 05:20
新聞
政治
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受新冠肺炎衝擊?超過8成民眾自認「台灣人」
台灣民意基金會24日公布最新的民族認同調查,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民眾高達83.2%,自認為中國人僅5.3%,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則為6.7%。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指出,總統蔡英文2016年上任以來,台灣認同曾一度明顯下降,如今擺脫過去近4年一路下滑的走勢,可能就是和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的疫情有關。
朱冠諭
2020-02-24 10:3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星馬地區「大中華膠」─從辛亥革命到馬共崛起
這幾年在網路上出現一個奇特的現象,就是部份馬來西亞華人網友「愛中國」愛到一種狂熱的程度,甚至於直接把中國當成「祖國」看待的情形。新加坡華人的「中國情結」相對沒那麼嚴重,但根據國內媒體報導還是有不少所謂的「韓粉」存在。顯見星馬地區許多華人把中國當「祖國」的情感是客觀存在的,差別只是在於這個「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中華民國而已。
許劍虹
2020-02-02 07:20
新聞
國際
兩岸
選後統戰來了!「兩岸統一的歷史大勢無法阻擋」 中國學者籲強化台灣年輕人的中國認同
中共官媒人民日報12日針對台灣總統大選結果舉行座談會。與會中國學者認為,未來對台工作要將惠台利民政策措施進一步精細化,增強台灣民眾、尤其是台灣青年對中國的向心力和認同感。
中央社
2020-01-12 20:00
風影音
國際
兩岸
《美國之音》解析香港的90後之怒:「一國兩制」落空、港府過度執法、大學生前景黯淡、中國認同消失
在香港反送中示威抗爭的前線,是一群平均不滿30歲的香港青年,他們巨大的反對聲浪,被認為是長期積累後的爆發。這群90後出生的年輕人為何憤怒?導致並助長這種憤怒的因素是什麼?
美國之音
2019-09-10 11:10
新聞
國際
兩岸
當愛國與愛黨畫上等號》紐時:香港人的「大中華情懷」已經枯萎,年輕一代不想與中國扯上關係
香港「反送中」示威持續延燒,示威者手舉「香港不是中國」的標語、破壞五星旗、塗汙中國國徽等舉動,更讓北京當局氣急敗壞。曾駐港多年的《紐約時報》記者希金斯3日撰文指出,港人過去將香港視為大中華敘事下的一部份,認為香港無論在血緣、文化、經濟上,與中國內地都擁有密不可分的聯繫,但自香港回歸中國以來,民心對「祖國」的情感卻越來越疏離。希金斯認為,港人對中國的漠不關心與輕蔑,才是北京當局未來治理香港的最大威脅。
鍾巧庭
2019-09-05 19:30
新聞
國際
兩岸
香港人中國認同創4年來新低 學者:一國兩制空間緊縮,港人有「逆反心態」
一份最近調查發現,香港市民最認同香港人的身份,對中國人身份的認同程度,相對低於其他身份認同。德國之聲記者專訪香港中文大學學者蔡子強,請他解析這個現象。
德國之聲
2018-12-31 12:00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臺灣的選擇─繼續「檢討受害者」,還是共同制約「施暴者」?
「霸凌」的可恥毫無疑問;但因懼怕施暴者的拳頭,或根本希望能依附其中以獲取利益;讓有些人竟總會反過頭要求與指責「受害者」。這樣荒唐又不義的戲碼,在國際社會與國內政治的場域中更所在都有。
樂克凜
2018-06-28 06:00
新聞
兩岸
中國對台政策為何轉向?學者:國民黨靠不住,北京瞄準青年與基層自己來
中共十九大後,習近平喊出將與台灣加深「心靈契合」。最新跡象顯示,大陸方面改變統戰戰略,開始推出一些大力度的「惠台政策」。
BBC News 中文
2018-03-05 11:40
新聞
兩岸
國內
中國力推31惠台措施 林中斌:北京硬的一手放緩,軟的一手在擴大
中國國台辦公布了31條新的惠台措施,稱新規讓台企在多領域與陸企享受同等待遇。專家分析認為,旨在吸引台灣企業和專業人才前往中國大陸發展的這些措施,對企業和個人帶來利好,但會讓台灣面臨人才和人心的流失。
德國之聲
2018-03-01 07:04
新聞
兩岸
財經
國台辦、發改委統戰出招:擴大對台優惠,推出促進兩岸交流31項措施
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9個部門,2月28日發佈《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範圍涵蓋產業、財稅、用地、金融、就業、教育、文化、醫療等多個領域,共31項內容。新華社稱,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台工作思想、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
國際中心
2018-02-28 12:25
新聞
兩岸
港人對「中國人」身分認同 97以來新低
一周前中國國務院發布的「一國兩制白皮書」,是否影響了香港人的中國認同?17日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發表民調顯示,香港市民對「香港人」的認同感評分上升顯著,對「中國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的認同感評分,分別下跌至1997與2007年以來的新低。
國際中心
2014-06-17 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