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中國旅遊史 文章列表
#
中國旅遊史
約 8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旅遊
世界
中國情侶來台10天玩到不想走!大讚台灣是「絕佳生活之地」,遇在地1現象卻超驚嚇
近年隨著不少台灣電影、影集在世界各地掀起風潮後,造訪寶島的國際旅客也日漸增加,對此,一對中國網友就發文分享,與男友來台遊玩十天的心得;兩人不僅吃遍各地小吃,更走訪了台北、台南、墾丁及花蓮四座城市,體驗台灣過節氣氛之餘,也不解問到為何搭乘1大眾交通運輸會有種「飄移」的感覺?引起不少網友熱議。
吳欣蓉
2024-01-06 14:39
風生活
財經
下班經濟學
理財
旅遊
世界
為何現在台灣人都到日韓玩,不愛去中國了?過來人全喊1原因:完全不會想去
國門開啟後,日本再度成為多數台人的旅遊首選,對此,一名網友就好奇發問「有些人週末沒幾天也會趁機去個沖繩玩一下充電,但為什麼台灣各年齡層的人,很少聽到有人週末就近殺到浙江、廈門一帶旅遊充電?」不解為何沒有盛行中國旅遊,引起網友熱議。
吳欣蓉
2023-12-13 10:00
新聞
國內
病患兒子從中國返台「未隔離又陪看病」 醫師嚇壞怒揭:還謊稱是親戚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有醫師在節目中透露,有婦人因身體不適掛急診,雖無肺炎症狀,但有接觸到有中國旅遊史的兒子,還強調只有「一下下」,沒想到兒子就在旁邊,婦人甚至謊稱陪同者是「親戚」,讓醫師忍不住大罵:「我實在太生氣了!」
方莉婷
2020-03-20 11:01
新聞
政治
兩岸
國內
新新聞
新新聞》久居日本陸籍女婿無法來台奔喪,陸委會:防疫人道兼顧個案處理
台籍女子Janet(化名)的母親於三月一日病逝,卻遲遲未能安葬,原因是Janet的中國大陸籍丈夫人在日本,手中只有移民署核發的家庭團聚簽證,儘管很長時間未有中國旅遊史,但依台灣規定陸籍人士未持有居留證,二月六日起不能入境台灣,所以不能見到Janet的母親最後一面。Janet單獨帶著八個月大的女兒,加上沒有兄弟姐妹幫忙,焦急地等候丈夫回台協助處理母親後事。
新新聞張家豪
2020-03-14 17:30
新聞
國際
兩岸
國內
新新聞
新新聞》武漢肺炎疫情何時落幕?醫界不樂觀
「鍾南山有他的壓力,導致他對中國武漢肺炎疫情高峰期的推估可能失準。」針對中國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推估,因中國在重大傳染病防控方面有長足的進步,本次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肺炎疫情不會如同十七年前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般持續近六個月,疫情可能會在二月十三日到十七日之間到達高峰期。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呂銘峰認為,這樣的推測恐過於樂觀。
林哲良
2020-02-12 15:30
新聞
政治
國內
下班經濟學
「放1700個人下船要擔多大風險?」杜紫宸:陳時中的勇氣,我沒有
發生遊客隱瞞中國旅遊史的麗星郵輪「寶瓶星號」8日停靠基隆港,在防疫單位確認船上128名旅客為陰性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全船旅客可下船回家。對此,中華大學講座教授杜紫宸9日在臉書上指出,整起事件中,指揮官陳時中「不只是辛苦」,「如果換成別的政治人物,肯定叫郵輪繼續在海上繞圈圈。」
風傳媒綜合報導
2020-02-09 15:20
新聞
國內
從0暴增到41人!寶瓶星號遊客隱匿中國旅遊史 陳時中:不想追究
搭載1709名台灣人的麗星郵輪「寶瓶星號」於今(8)日接近中午時返抵基隆,中央流行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親自至現場指揮檢疫工作。不過在今早的記者會中,有記者提到,明明船上有40多人有中國旅遊史,但船公司一開始卻回報沒有,陳時中證實確有此事,在自行進行資料整理後才發現,寶瓶星號上14天內有19位旅客有中國旅遊史,而30天內就有41位去過中國,與船方最初的回報不同。
許玲瑄
2020-02-08 16:39
新聞
國際
兩岸
沒有中國旅遊史,就無須擔心感染武漢肺炎?南韓光州醫院被封後,院長抱怨「政府指導的作法根本錯誤」
南韓政府4日宣布封閉光州廣域市的21世紀醫院,121名醫療人員和患者被迫在此隔離14天。院長抱怨會落到封院這一步,都是政府應對失當所致。因為他們一開始就向上通報疑似病例,但光山區保健所的答覆卻是「患者沒有中國旅遊史,無需檢測」。由於該名患者肺炎惡化,轉至大學醫院後還是做了病毒檢測,並在2月4日確診。當天政府便決定封鎖患者多次求診的21世紀醫院,大門甚至用麻繩捆了起來。
李忠謙
2020-02-07 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