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聯外高快速道路的串接下,交通便利、路網完整的台中市,已成為中部生活圈的核心,不僅外縣市的龐大車流輸入市區,台中市本身的總人口數更是超過285萬,如此高人口密度,停車位的供給受到嚴峻的挑戰,對此,台中市政府提出「五大策略」,包括:建設立體停車場、增設路邊停車位、發展智慧停車系統、鼓勵私人土地轉作停車場、公部門車位共享等解方,以因應停車位一位難求的現象。
截至113年10月底,台中市的總人口數已達到285萬6千人,以社會移動為主的人口也還在持續成長中,預估10年內,就會突破300萬大關。人口增長伴隨而來的停車難題,台中市政府早有對策,交通局長葉昭甫表示,自108年起,交通局即著手興建更多立體停車場及劃設路邊停車位,加上導入智慧停車系統提升停車效率,並鼓勵私人閒置土地轉型停車場,最後則是公部門車位共享,以期在有限的土地上,釋放更多的停車位。
台中市政府在路邊停車格埋設地磁感應,可即時揭露剩餘車位。圖/台中市政府交通局提供
自108年1月迄今,交通局已投入約129億元,規劃及補助興建30處立體停車場;其中11處已完工,12處興建中,7處正在規劃,可提供汽車停車位8,096格及機車停車位7,956格。
立體與路邊停車位同步增加中
交通局積極將平面停車場立體化的原因,在於立體停車場可在基地面積的限制下,大幅增加停車格的數量,並藉由導入車牌辨識、多功能繳費等智慧化停車管理系統,配合場內停車標誌指引、車位在席導引系統等設備,加速車輛進出場的速度,有效提升停車效率。
葉昭甫舉例,北屯區近年來因重大建設發展快速,人流車潮迅速增加,為滿足當地停車需求,市府積極推動「北屯區敦化公園地下停車場新建工程」,今年9月下旬舉行開工動土典禮,預計2027年2月完工。完工後預計提供193個汽車停車位及9個重型機車停車位,周邊道路也將調整增加90個機車停車位,是首座由公民一同參與設計的停車場,兼具綠色、環保與智慧停車功能,不但能為民眾提供優質的休閒空間,並有助紓解周遭停車供給不足問題。
但光靠新增立體停車位數量就足以支應嗎?葉昭甫表示當然不夠,因此還要靠增設路邊停車格來支援不足的部分,「早期,原台中市的8個行政區,大家普遍都有停車要收費的消費意識;但在原台中縣,當許多區域要去劃停車格收費時,卻會引發當地民眾的不滿。」
葉昭甫認為,交通局在增設路邊停車格時,應採取由下而上、循序漸進的處理原則,因為民眾早已習慣免費停車在路邊,若貿然設置停車格並收費,就容易引起反彈。葉昭甫舉例,當里長向交通局反映,巷子有人亂停車影響交通時,交通局會先以劃設停車格的方式整理路側,且不會立即展開收費,目的是要先讓民眾養成依停車格停車的觀念,以解決車輛亂停的現象,等到過了一段時間後,開始出現久佔免費車位的情況,便會導入收費機制來應對。
(相關報導:
交通部旅遊補助再加碼!每月發2500元「人人都能申請」,領取對象時間一次看
|
更多文章
)
智慧停車系統讓剩餘停車位更好搜
除了硬體的增設,軟體的應用也十分重要,台中市自108年起試辦路邊車格裝設地磁設備,透過地磁感應揭露剩餘車位資訊,並提供民眾即時查詢;110年更將地磁設備結合開單作業,同時將資訊介接至「台中交通網APP」,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即時停車資訊。
113年起,台中市再推動「區區智慧停車計畫」,預計至119年,路邊地磁車格的設置可達21,000格,影像辨識車格達6,000格,可提供即時資訊、智慧管理、科技執法等服務。
台中市路邊停車格設置智慧停車柱,會紀錄進出時間且可現場繳費,搭配攝影鏡頭,可即時提供車格影像。 圖/台中市政府交通局提供
而路外停車場的智慧停車系統,亦包括車牌辨識系統、eTag辨識系統、非現金支付繳費系統等,不僅可加速民眾進出場,還可用手機掃描場內張貼的繳費QR-Code,直接以行動支付繳納停車費,有效節省排隊繳費的時間。
為了方便民眾查詢,交通局積極推動剩餘車位的靜態與動態資訊揭露,目前已完成約650座公、民營路外停車場即時資訊回傳,民眾可透過台中交通網APP和路側停車導引牌面,即時得知哪裏有停車位,並可直接透過語音導航前往。目前,交通局也正在研議提供預約停車位的可能性。
民眾可以透過台中交通網APP來搜尋即時剩餘車位。 圖/台中市政府交通局提供
私人停車場納管與釋出公部門停車位
此外,交通局也鼓勵私人興建停車場,並申請停車場登記證。葉昭甫指出,要求民間業者申請停車場登記證最重要的目的,是希望藉此納管停車位的資訊,讓交通局可以彙整所有已知停車場的使用狀況,再將相關資訊上傳至台中交通網APP,方便民眾查詢剩餘停車位。
儘管已經做了許多努力,但葉昭甫認為停車位的增加速度還是不夠快,因此在今年7月向市長盧秀燕提出公務單位停車位的共享計畫,「有鑑於學校、公所、文化中心等行政單位,在五、六點下班後,停車位便已閒置,若能透過有條件的釋出,例如僅開放到隔日早上七點,以不影響日間公務使用為原則,便有機會解決周邊居民夜間停車的困擾。」
113年下半年,台中市進行公部門共享停車位的小型試辦。圖/台中市政府交通局提供
葉昭甫表示,由於台中市目前的人口稠密區,位處舊都市計畫區內,當時的規劃鮮少將公共設施如停車場或公園納入其中,以致於現在很難找到地方蓋停車場;先天停車場域的不足,又遇上近幾年檢舉達人暴增,不少民眾在半夜遭檢舉違停,對於這個情況,交通局非常能同理遭檢舉民眾的無奈心情。
今年下半年,交通局已開始針對有意願的區公所、文化中心等單位,進行小型試辦。但考量到辦公廳舍安全性問題,必須先處理好停車位與外部環境的獨立通道,排除可能涉及內部安全的疑慮後,公部門的停車位才有對外釋出的可能,因此開放的速度不會太快,須視每個場域的複雜程度而定。同時也計畫採取實名登記、月票銷售的方式進行管理,以確保車輛未能準時離場時,能儘快找到車主移車。
(相關報導:
交通部旅遊補助再加碼!每月發2500元「人人都能申請」,領取對象時間一次看
|
更多文章
)
然而,台中市的人口磁吸效應持續發威,截至10月底,台中市汽車登記數高達118萬輛,數量為六都最多,讓停車位依舊處於僧多粥少的情形。葉昭甫承諾,未來仍會不斷的增加停車格數及提高停車效率來因應停車難題,但同時也會積極發展軌道建設,期待將來台中市的軌道建設趨於完整時,市民朋友能以公共運輸作為城市移動的主要方式,減少自駕出行的選擇,根本解決停車難題。(台中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