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場觀眾席被穿著球衣的球迷染成一片鮮紅,是廣島東洋鯉魚隊的象徵。這支是日本職棒中,唯一的市民球團,不僅是廣島的標誌,一直以來更是廣島人心中的強大支撐。在台灣,這支球隊同樣也有著許多死忠的球迷。而在這支隊伍之中,《風傳媒》也訪問到一位來自台灣的球團職員,他肩負著讓更多台灣人認識並喜愛廣島隊的使命。他曾擔任體育記者多年,對議題的敏銳度讓他對抓住宣傳議題也特別敏銳。他就是自2021年加入廣島東洋鯉魚隊球團的「リーホー,陳です!(你好,我是陳先生)」陳浚錡。(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arpchenblog/)
陳浚錡是廣島東洋鯉魚隊的廣報部(公關部門)職員,來自台灣。他在鯉魚隊的官方網站、臉書粉專經常發表雙語「你好陳です!」(部落格:http://pict-dd.cocolog-nifty.com/chen/)的部落格,透過中日文介紹球隊的最新動態和活動。他的工作內容,不僅限於球隊的廣報事務,也積極推廣台日兩地的棒球文化 。陳浚錡以獨特的跨文化背景,致力搭建台日棒球之間的橋樑,並藉由文章向台灣及日本的球迷傳遞更多關於廣島鯉魚的消息。同時,每場主場比賽如果球隊勝利,他就會寫日文特報,主場賽後也會上傳比賽訊息分享給球迷。
故事的起源 2015年先到大阪唸語言學校
每個故事都有開始,說到來日本的旅程,時間要先回到2015年開始,陳浚錡先到大阪唸了一年語言學校,當作工作的休息,一年過去,當時他的日文能力還不足夠,但決定留下來找工作。總共投了超過50家公司的履歷,並參加了超過20次面試,過程中,這段求職旅程並不順利,最終他幾乎已經打包好行李準備回台灣。就是這個時候,突然接到「內定(錄取)」通知、也讓他開始工作,在這些年中,他也嘗試了許多不同的工作,包括旅館業、房地產仲介和電器量販店的服務員。
到了2021年,因為疫情期間,當時有許多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也回國,工作的生意也比較不好,讓陳浚錡也再度萌生回國的念頭,不過,當初找到了到廣島東洋鯉魚隊面試的機會,結果面試完隔一週都沒通知,本以為可能不會有結果,「行李也是又打包到一半」,沒想到卻意外得到了錄取通知。因此,從那年起,他正式成為廣島東洋鯉魚隊的一員,負責針對台灣的宣傳工作,進入球隊的前兩周,在球團的鼓勵下,他先成立了個人部落格。
對台球迷宣傳 苦思怎麼讓「廣島隊」被台灣知道
要負責對台灣球迷宣傳的工作,陳浚錡開始思考如何讓更多的台灣球迷看到廣島隊的活動。他運用臉書和部落格作為主要宣傳工具,從零開始發展。經過3年的經營,投稿量逐漸增加,最初的宣傳僅限於部落格,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強化在臉書上的宣傳,這些內容引發了更多台灣球迷的關注,也讓來到球場的台灣人數量逐漸增加,這是一個顯著的成功案例。他提到,像是在2024年,幾乎每場比賽都可以聽到球場內有說中文的觀眾,確實有感覺到來場的台灣球迷顯著增加。
(相關報導:
幕後》中央社社長原先並非胡婉玲?高層下詔半路殺出 李永得一度萌生去意
|
更多文章
)
除了讓台灣球迷看到廣島東洋鯉魚隊的活動,陳浚錡也透過希望「精準打擊」,讓那些熱愛旅行、喜歡在旅途中體驗看球賽的球迷到場。為了吸引更多人,他採用了較軟性的內容,交替發佈球賽相關資訊與有趣的照片。像是拍攝球隊休息室有趣的瞬間,讓即使不懂棒球的人也能感受到樂趣。這樣的內容不僅讓更多人認識球隊,甚至吸引了那些平時不看運動的人。舉例來說,過去在發文工作中,陳浚錡發現不只運動內容引人注目,像是電車相關的貼文也能有很好的迴響。
電車介紹、棒球幕後 都是「流量密碼」
例如,像是電車貼文就有在臉書按讚數破千,臉書追隨者數量如今也達到7500多人。例如一次在東京「板橋」車站拍攝的照片發佈到臉書後,獲得了3200多個讚及100多次分享。在球隊方面,陳浚錡也利用不同的方式介紹棒球與球隊相關的事物。從球場內外介紹,像是到球場必經的「鯉魚大道」這樣的特色地點,將球場內的設施介紹給不熟悉棒球的人,幫助他們更了解球隊。此外,藉由軟性的內容與趣味介紹,成功地取得了平衡,讓更多人對廣島隊產生興趣並留下深刻的印象。
過去就是體育記者出身,陳浚錡回憶起過去的經歷,曾有的媒體經驗,讓他開始摸索如何推廣球隊時有穩固的基礎,並且逐漸取得了一些成績。他指出,這些經驗對於現在的工作大有幫助。他過去在2008年至2015年間在NOWnews、ETtoday新聞雲等媒體工作的經歷,也曾經在日本開辦過講座做社群宣傳的分享,這些經驗其實也都成為現在的養分。自身的宣傳工作,不僅限於比賽現場的宣傳,他還經常分享一些球隊內部的花絮,比如球隊內部日常或是記者會的故事,讓球迷得以一窺球隊的幕後工作。
球場觀眾席被穿著球衣的球迷染成一片鮮紅,是廣島東洋鯉魚隊的象徵。(廣島東洋鯉魚隊提供)
最受歡迎內容 陳浚錡:野手練投、投手無安打比賽
他也舉例來說,像是在2024年時,隊中的明星球員菊池涼介在投手丘上進行練投的畫面,成為了廣島東洋鯉魚隊臉書上備受關注的貼文之一。此外,投手今年6月7日的投手大瀨良大地更是在主場投出了無安打比賽,這是繼前投手前田健太在客場後,球隊中再次有投手達成這一壯舉,但是首次在主場,因此意義重大。這些精彩瞬間,陳浚錡透過將原本日文的球團官方社群網站日文的原文內容翻譯後,更是拉近了球迷與球隊的距離,不僅提升了球迷的參與感,還使得廣島隊更加親近觀眾。
廣島東洋鯉魚隊不僅是一支充滿魅力的球隊,也是連結台灣和日本球迷的橋樑。陳浚錡表示,他的宣傳工作開始時較為軟性,主要以一些趣味性的內容吸引粉絲。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尤其是今年,他增加了更多有關棒球的內容,今年達成的事情,有幾件讓他印象深刻,就是統一企業的東京分公司曾贊助過二軍比賽。緣起於,這家公司去年為了推廣面膜與球團合作,他當時也把握機會提出進一步的合作意願。
談到與台灣企業合作 陳浚錡分享小故事
時間回到今年,在與業務部門確定合作方式後,他在聯繫贊助商,替今年二軍的那場比賽贊助資金和取得該場比賽的冠名權。既可以合作推廣,甚至邀請該公司社長來為比賽開球,可以說是「雙贏」的例子。在過程中,中華職棒統一獅教練玉木朋孝也成為關鍵人物,因為玉木過去是鯉魚隊教練,該公司社長到台灣看球時,都會和玉木教練聊上幾句;陳浚錡提到,或許是這樣牽上線,他也希望未來球團有機會簽下台灣選手,能夠進一步讓台灣球迷更加關注球團。
(相關報導:
幕後》中央社社長原先並非胡婉玲?高層下詔半路殺出 李永得一度萌生去意
|
更多文章
)
談到這幾年喜愛日本職棒的球迷逐漸增加,陳浚錡認為,2013年經典賽是日職被台灣球迷開始逐步關注的轉捩點,因為當時在北海道日本火腿鬥士隊的陽岱鋼當時參加了這次賽事,隨著他的表現,台灣球迷對日職的關注度一口氣增加,並且逐漸累積。不過因為台灣選手在太平洋聯盟比較多,中央聯盟的作風也相較保守,所以粉絲人數增加的速度較慢,不然如果是30年前來說的話,央聯的球迷應該是比較多。
「鯉魚隊對當地的居民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球隊宣傳的過程中,陳浚錡指出,鯉魚隊對於當地的居民來說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從人孔蓋到街頭壁畫,像是身為市民球團,球場周邊的廣島市區內還有許多當地企業、在地團體的支持,也會在廣島站設置留言板,讓粉絲為球隊加油,這些小細節都融入了城市的日常生活,「軟性」宣傳策略對吸引球迷的效果非常明顯。對台灣人來說,他舉例,許多台灣粉絲在看了陳先生的部落格和臉書後,開始對來到球場觀看比賽產生興趣,甚至主動詢問門票的購買方式。
談到粉絲數量的推移,陳先生回憶,最早時臉書上的粉絲以日本人居多、部落格大約是一半一半,但隨著時間推移,台灣粉絲的比例逐漸增加,現在已經佔到6、7成,特別是在臉書上,台灣粉絲的參與率達到了75%。
未來目標:希望加深與台灣的合作
談及未來的目標,陳浚錡表示,他有一些想法,希望在明後年能夠與台灣的企業聯盟合作,推出聯名商品。他說:「我們想嘗試這樣做,現在已有一些企業在詢問這方面的合作。」因為鯉魚隊主要是在地球團,所以比較會以本土企業支持為主,不過,現在對外合作都有一些方向。他也提到,像是日職球團到台灣打交流賽,也會希望與台灣合作開展這樣的項目,舉例來說,像是東京讀賣巨人隊和台灣球隊之間的交流賽,同樣的方式,或許能擴大球隊在台灣的球迷基礎。
此外,對於想要更了解球團的球迷來說,陳先生透露,鯉魚隊官網將會更積極地推動事前登記和球場參觀的活動。「我們希望有更多機會給台灣球迷認識廣島隊,球場導覽都可以透過官網事前報名,然後在特定的日期來到球場觀看球場的導覽。」他還提到,這種登記活動,過去是球季間有三種行程,今年也增加到球季結束後,還會有一種參觀行程可以挑選,藉由球場導覽增加球迷的參與感和互動性。
暫時無台灣球員在陣中 陳浚錡「球員都很努力」
最後,雖然目前廣島東洋鯉魚隊中並沒有台灣籍球員,但陳浚錡表示,球隊中的每位選手都非常努力且充滿拚勁。無論有沒有台灣球員,他都希望能吸引更多台灣球迷來觀看比賽,並讓大家深入了解這支球隊的魅力。陳先生回憶起球場的歷史表示,「球團的馬自達Zoom-Zoom球場於2009年落成,這座球場的設計非常特別,讓球迷可以在每個角落都欣賞到比賽。」與日本其他12支球團相比,廣島的球場設計讓人倍感親切,並且與當地的企業和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繫,希望更多人體驗。
(相關報導:
幕後》中央社社長原先並非胡婉玲?高層下詔半路殺出 李永得一度萌生去意
|
更多文章
)
對於廣島人來說,鯉魚隊有著不可撼動的重要意義,也是在地人的精神象徵,這支球團也陪伴著每一個廣島人走了好久好久。在肩負起要將文化推廣出去,從廣島到台灣,身為一個熟知台灣,並且有著豐富媒體經驗的人,近年來鯉魚隊在台灣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可以說是得力於來自台灣職員陳浚錡的努力推廣。在社群媒體上,透過結合軟性宣傳與球隊的傳統棒球文化,陳先生成功吸引了越來越多台灣球迷的關注,更是促進了台日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