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看不見陳啟昱,想起趙嘉寶─司法雙標是賴清德的不周

前台鹽董事長陳啟昱(右)與時任台南市長的賴清德總統(左)。(資料照,台鹽生技官網)

南北兩地審檢,上周五分別召開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的圖利延押庭,和台盬前董事長陳啟昱的交保抗告羈押庭;一如預期北院裁准延押柯文哲兩個月,雖有警示却仍意外地,南院羈押庭當事人陳啟昱竟未到庭,南檢聲言最快今日發布通緝,在批評聲中,南院發出聲明強調從裁准交保、南檢抗告成功、高院發回、南院却延遲三天重開羈押庭的過程「並無不周」,讓輿論為之炸鍋。

上樑不正,司法歪樓

南北兩相對比,各種司法雙標的評論蜂擁而至,諸如:查不到金流證據也不會落跑的一押再押(柯文哲),證據確鑿有串供潛逃疑慮者却縱放(陳啟昱);儘管司法案件不宜兩案混談,但不論是北檢的偵查公開、押人取供,或者台南院檢押不了人,還讓人跑了,前者失之苛虐,後者失之寬鬆,都是司法服務政治之病,而且,病之外矣幾近無救,南院自認「並無不周」的聲明,令人憤怒,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如果南院並無不周,那就是賴清德總統的不周了,因為不論下賴清德的私心下達司法,還是司法愚蠢地揣度賴清德之心,其結果就是多數民意相信賴清德的私心可能及於司法,以至「上樑不正,司法歪樓」,這對司法公信和總統威信,皆是傷害。

政商人物因案落跑者,陳啟昱不是第一個,肯定也不會是最後一個,但他却是不折不哲的「指標案件」,就像十年前因貪污案被判刑十一年確定的前高雄市政府工務局專委趙嘉寶,能在發監執刑前「失蹤」,而且失蹤近一年才發布通緝,通緝長達四年,期間他大剌剌出入公共場合、臉書打卡。

趙嘉寶官職位階不高,却能縱橫南台灣如入無人之境,此案成為民進黨二0一八年大敗的爭議事件之一,但論者甚少直接將矛頭對準倡言司法改革的蔡英文總統,而是指向他的「前高雄市長、前總統府大秘書長陳菊愛將」,若非二0一八年基層選舉民進黨大敗,直接衝擊二0二0總統大選選情,隔年他會不會落網,還在未定之天,但是,落網又如何,蔡英文總統順利連任後,陳菊依舊在爭議聲中,從總統府秘書長搖身成為「職司官箴」的監察院長,這是司法的諷刺、監察院長的諷刺、更是民主的諷刺─權力者為所欲為,不問民意觀感,遑論政治責任。

是捉是放,審檢一念

這次落跑的陳啟昱不僅僅是局處專委,而是曾任高雄市副市長,號稱「菊系大將」,陳菊的監察院長明年任期屆滿,陳啟昱若未到庭歸案,陳菊能否連任事小,衝擊民進黨選情事大。這已經不是陳啟昱一個人、一件案的事,首先,台盬綠能弊案,是蔡政府綠能政策下的衍生案件,是綠能弊案的經典代表,也是綠能政策的重大汙點,案子辦不下來,賴政府持續的綠能政策也會是笑柄。 (相關報導: 夏珍專欄:「清德宗」的信賴危機─對權力分享完全無感 更多文章

第二,台盬涉及左手右手,以不平等合約付出巨額違約金,有圖利掏空之虞,此案早在二0二一年就冒出端倪,為此陳啟昱火速請辭,但檢調毫無偵辦動作,直到去年中,立委黃國昌「揭弊」,大爆內幕,再次受到重視,時隔一年半,檢調才大舉搜索聲押,南檢聲押相對更輕的違反《證券交易法》特別背信罪,照南院的說法,檢方聲押書未詳述台盬損失,且「適用法條不足」,第一次羈押庭且以「罪證不足」全部無保請回,檢方辦案七零八落也罷,黃國昌的臉書可能都比聲押書更清楚,幸好南檢「依例」抗告,這才有高院發回重裁的機會,結果,南院延遲三天開第二次羈押庭,又碰上颱風,一來一回,人就此失聯,「縱放案嫌」之責,院檢還得共同分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