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說母語了? 為期三個月的「第二屆國家語言發展會議」圓滿落幕, 文化部長李遠表示, 將攜手各部會, 朝語言平權的目標邁進。這場由文化部、教育部、原民會和客委會共同主辦的盛會,匯集了國內外專家學者和政府代表,共同探討國家語言的發展策略。
會議中, 澳洲墨爾本大學教授Joseph Lo Bianco將「語言」比喻為「呼吸」。他表示,經處理過很多國家語言衝突的他認為,語言如同呼吸一樣,若是有意識才會呼吸,就會死亡;針對目前將「臺灣」放在各語言名稱前面,他也認為是一個很有創意的解決方式,可以成為新的理解標籤。對於語言名稱,與談人多認同「應該透過更多的對話找到出路」,而公平對待所有語言是最重要的原則。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向陽也感性地說,「每種語言都很美麗,但如果不澆灌、不澆水,他不會開花;每種語文都需要書寫,才會出現莎士比亞,你的語言才會被注意、被紀念、被閱讀」。
「臺灣是具有強大包容力及韌性的社會,一定可以包容及尊重各種語言」。文化部長李遠提提到,未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推動語言平權」,所有的語言都是國家語言,一定要致力用各種方式推動,讓每個人驕傲地使用自己的語言。其次,應該強化各部會國家語言意識,以更多的預算、人力,促進專責機構與各主責與目的事業機關於各領域與層面合作,讓多元語言文化成為所有臺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李遠強調,未來一定會在立法院,努力爭取讓「國家語言研究發展中心設置條例」立法通過。同時,文化部也將爭取「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2.0」,以持續挹注資源,繼續與各部會、各界攜手共同推動國家語言保存、研究、推廣及復振。 (相關報導: 克服孤單、語言隔閡!排球選手溫以勤曝旅日動機 將迎首個職業賽季 | 更多文章 )
文化部表示,目前台語、客語、原住民族語均面臨保存及傳承挑戰,年輕一代使用母語的比例逐年下降,需透過更多不同面向及領域的政策與措施進行有效復振,才能深化母語的保存,有鑑於投入324億經費支持國家語言復振與發展的《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111-115年)》即將結束,文化部將繼續與教育部、原民會及客委會,以此次國家語言發展會議結論作為藍圖,將各方意見納入政策擬定過程,向行政院共同提出《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2.0》,創造國家語言各領域需求,實現共享未來的多元語言文化共融、共榮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