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聽作品是反映當代社會價值觀的一面鏡子,也是紀錄彼時時空地景的珍貴史料,因此保存影音檔案、修復經典影視作品至關重要!致力於影視聽文化資產典藏的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每年選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訂定的「世界影音遺產日」當週舉辦「世界影音遺產日年度修復成果發表暨感謝儀式」,於10月25日分享年度數位修復成果,更感謝各界人士捐贈影音檔案。當天同時迎來導演虞戡平電影《孽子》(1986)數位修復版世界首映!主創團隊受邀出席映前座談。在台灣同性婚姻合法化5週年、第22屆臺灣同志遊行前夕,《孽子》數位修復版的首映別具意義!
影視聽中心董事長褚明仁先生為典禮儀式揭開序幕:「今年度修復成果之一《孽子》是全世界討論度都很高的作品。就像白先勇老師說的,台灣的同志運動是透過戲劇、電影等等的文化軟實力推動,和國外走抗爭、衝突的行動很不一樣。中心也藉由『孽子們的天空:台灣同志電影選』特別企劃,看台灣這些年自由開放、且進步的力量,感謝這些創作者!」
典禮邀請文化部次長徐宜君現身參與,她送上祝福分享:「謝謝影視聽界的好朋友慷慨捐贈、用行動支持;也謝謝影視聽中心幫大家保存珍貴的影像和文物。中心同仁他們承擔了相當大的文化責任,文化部雖然每年都挹注相當多經費,但其實遠遠不足文化保存所需,更需要民間一起支持。」
接續由影視聽中心數位修復組組長趙百祥分享今年度修復成果。團隊致力於備受各界注目的《孽子》修復工作同時,亦完成白景瑞導演的《寂寞的十七歲》(1968)、《今天不回家》(1969)、《再見阿郎》(1970);台語片名導辛奇導演的《再會十七歲》(1969);林鳳嬌、鍾鎮濤主演的《小城故事》(1979),以及張美君導演的《美人圖》(1985)等片。期待未來的專題展演規劃,能接續將這些作品的精采樣貌透過大銀幕重現眾人眼前。活動也特別邀請到本年度捐贈影視作品相關文物的貴賓到場受獎,感謝提供中心珍貴收藏、傳承台灣影視聽產業的歷史見證。
年度捐贈者之一,「獨臂刀王」王羽的女兒王加露女士蒞臨現場參與感謝儀式。她在王羽過世後陸續整理父親留存的報章雜誌、海報、劇本,並捐贈給影視聽中心作為文物典藏。她表示:「爸爸是屬於我的,但王羽是永遠屬於電影,這裡就是他的家!捐贈出他的文物等於就是讓他回到家。」捐贈給影視聽中心的王羽從影相關紀念文物中,她最捨不得國外影迷致贈的手作剪報冊,「看到這些我感觸很深,我覺得我爸爸是非常念舊、重感情的人,他真的是電影產業的一塊瑰寶。捐贈這些給影視聽中心對我來說只是舉手之勞,我才是要大大感謝你們的人!」真誠發言感動現場無數來賓! (相關報導: 楊德昌電影全系列一次放映!史上最完整作品回顧,套票限量贈品致敬新電影大師 | 更多文章 )

台灣影視作品題材跨度多元,反映開放自由的創作風氣,廣受全球影迷喜愛。近年同志喜劇電影《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挑戰在許多亞洲國家仍被視為禁忌的議題,並代表台灣角逐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影片獎。此刻回望38年前問世的台灣同志主題電影先鋒《孽子》,它在戒嚴威權時代奮力突破重圍,用影像、生動的人物刻劃,為台灣性別平權之路開創歷史,選在影視聽中心的「世界影音遺產日」系列活動中首映,令觀眾親身感受其動人的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