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費開徵!投資碳權成避險工具 福華智能搶佔ESG商機佈局碳權國際交易市場 

福華電子與子公司福華智能與國內多家企業共組策略聯盟,簽署碳權合作備忘錄。(圖/福華電子提供)

全球拚2050淨零排放,碳權交易成全球熱門話題,概念股紅翻天超搶手,碳權帶動的綠色經濟更是當紅炸子雞。台灣跟進國際趨勢,本月啟動國內碳權交易平台、明年將開徵碳費,正式進入碳有價時代 ! 面對碳費政策,企業因應的「避險」佈局成重要課題,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林經甫博士觀察,不少企業永續提前佈局與接軌國際貿易市場,像台泥(1101)提早佈局累積歐洲碳權,福華電子(8085)積極開發綠色產品,子公司福華智能開發計畫印尼森林碳權,是台灣唯一實質開發國際碳權的上市櫃公司。

碳有價時代來臨!碳權成金融產品投資避險新趨勢

氣候變遷對環境、人類生存與國家安全威脅愈來愈大,2015年聯合國簽訂《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規範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低於 2°C 之内,訂定1.5℃政策、2030年全球減碳45%,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遏阻全球暖化是國際共同目標。淨零減碳路徑中從碳足跡、碳中和、碳交易到碳邊境稅等,對國家與企業落實永續是重要的投資與避險關注趨勢! 台灣永續減碳相關法規與作法跟隨國際趨勢,歐盟於2023年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並將於2026 年正式實施,台灣去年12月啟動國際碳權交易平台、今年10月啟動國內碳權交易平台、2025年開徵碳費。

面對碳費政策,企業除了思考如何降低外部碳排成本內部化,減少被課徵碳稅之外,「避險」需被同步考量及投資佈局,林經甫表示,「碳權」可視為國際貿易市場接軌的金融產品,碳權交易也是創新的永續性衍生性活動,國內上市上櫃公司應趕在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實施的趨勢,提前投資及避險因應。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帳蔡玲儀說明碳費費率審議因素。(圖/環境部氣候變遷署提供)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帳蔡玲儀說明碳費費率審議因素。(圖/環境部氣候變遷署提供)

福華進軍印尼!國內唯一國際碳權開發

因應國際減碳法規及趨勢,福華電子(8085)近年以環保觀念經營企業,期使企業與地球環境能和諧永續共存,與子公司福華智能合作並轉型佈局搶佔ESG商機,於2019年開始投入印尼森林碳權申請及開發計畫,印尼的森林碳權,最快在2024年第四季通過第三方認證,並於2026年在交易市場上架販售,福華電子提早佈局國際貿易市場,亦是台灣唯一實質開發國際碳權的上市櫃公司。

福華電子推行綠色轉型速度早於國內碳定價政策,邁向全球淨零碳排目標,公司營運面對員工、客戶、股東、投資人、供應商及社區等重要利害關係人,佈局公司長期永續經營策略,不得不提早因應及進行ESG創新行動。

四大關鍵佈局!福華爭取成為國際碳權交易巨人

海外碳權開發、驗證與管理雖然耗時,但碳權交易未來在國際綠色金融市場重要的商品與機制,福華從四大關鍵佈局打造未來獲利藍海。

首要關鍵需穩定碳權交易量,掌握印尼馬魯古省西蘭島(Seram Island)西部14.4萬公頃的森林開發權,透過保育、復育的方式,預計每年提供100萬噸森林碳權。次要關鍵需避免漂綠風險,並確實碳權生產品質,採全球最具規模的碳權核發機構Verra註冊,並依照嚴謹且符合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核心目標(SDGs)的方法學,與當地國家、組織合作定期驗證及完成確信。

福華電子在印尼當地進行森林碳匯開發,考量碳權價格在未來交易市場的加值彈性,同步申請氣候、社區和生物多樣性標準(CCB),開發碳權也需顧及當地社區及居民生活,符合氣候效益(Climate Benefits)、社區效益(CommunityBenefits)及生態效益(Biodiversity Benefits)3個要素,重視社會永續價值及利於未來提升碳權價格含金量。第四關鍵佈局,提前佈局國際碳權交易,擴展ESG貿易商機,福華組成跨產業的碳權夥伴聯盟,邀請保健食品、台灣汽機車製造、風電、鋼鐵、營造業者等加入聯盟,一起攜手佈局國際碳權交易市場。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永續資訊管理之內控新規定與法令遵循 更多文章

福華電子邁向永續發展,全面考量環境(E)、社會(S)、治理(G)的營運風險、成本控管及因應「臺灣2050淨零排放」政策,公司從企業責任、社會參與、勞工權益、安全衛生政策、環境政策、誠信經營與多元共融各面向實踐ESG,近年到海外投入「碳權」國際交易市場,提前碳稅避險及接軌國際貿易投資,爭取國際投資人與國際機構的關注與投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