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按理應該由氣象署和人事行政總處分別撰稿澄清,但譴責縣市首長錯放颱風假早有前例,而怪颱山陀兒引爆的辱罵強度卻是前所未有,致使我揣測背後有強大的政治力在操縱。若果真如此,自然不能期待這兩者違逆上意自斷前程,本文於焉誕生,希望未來不再出現是否錯放颱風假的爭議,浪費媒體資源和閱聽眾的時間。
討好選民?請拿出證據!
用錯放颱風假來討好選民,無疑是這波譴責的焦點。從多位綠營政要,到多位社會名流,再到多家媒體所刊評論,都相繼加入這個行列,甚至理應中立的氣象主播戴立綱也以個人身分開酸,點出「滿滿選舉考量」和「縣市首長會想盡辦法讓大家放颱風假」。
罵人不是問題,但必須罵得合乎情理。按理,是否要放颱風假是在前一天晚上決定,必須根據當時的預報資料來判定是否錯放,而不是扮演成敗論英雄的事後諸葛,但開罵開酸的人顯然都不承認這個「理」,擺出的都是「我說你是,你就是」的帝王姿態。不需要證據?呵呵,鹿可以變成馬耶!
證據並不難找。對一般民眾而言,只要在宣布颱風假之後進入氣象署網站並點選颱風警報,就可以看到未來幾天預期的狀態,包括中心位置、近中心最大風速、瞬間最大陣風等等,再回到首頁點選天氣欄的分析預測圖,在其中找到12小時定量降水預報圖,就可以概略估計次日的風雨是否可能達到停班停課標準。對政要名流而言就簡單了,只要稍微動用一點關係,氣象署最新的預報資料就會自動送上門。不難,但沒有人做,所見皆是空口說白話的事後死咬狂吠,這算什麼?發潑耍賴嗎?
附帶一提,雙北市長都曾對媒體澄清決策依據,部分媒體做出簡略報導,但顯然無人理會,更別提查證了,充分展現出「全天下我最大,你說什麼都沒用,我說你是,你就是」的無賴嘴臉!
氣象預報的世界沒有神明!
同樣的,譴責氣象署預報失準也早有前例,而這波辱罵的強度也是前所未有。光是閣揆親自訓示要求「精進」,就已經是足以讓氣象署天搖地動的上官賜罪,何況還有多位信奉AI大神的無知名流,自以為是的公開指稱氣象署的分析預報技術嚴重落伍。
甚至在山陀兒消亡之後,遺留在東北角的尾巴還引爆了氣象界的內戰──北海岸出現致災性的強降雨,台大氣象團隊指稱氣象署可預測而未能預測,氣象署則回應說,小區域的瞬間強降雨本來就很難預測,通常都用即時監測資料輔助發布預警,而當天氣象署發布了9次豪雨特報和13次大雷雨即時訊息。
閣揆的賜罪等同於向全國民眾宣布氣象署預報團隊無能失職,而那一票AI粉所言則等同於宣稱整個預報團隊都應該廢除,全面改用AI所產生的分析預報資料。外行人無法理解也就罷了,同屬氣象專業的台大氣象團隊還來個窩裡反,氣象署預報團隊堪稱是有苦說不出。
(相關報導:
葉日武觀點:商場巨頭淪為腦殘─都是政治惹的禍?
|
更多文章
)
現代社會已經很少有人執著於天庭降雨或龍王發威等迷信,而生活經驗老早就告訴我們,氣象預報只是可供參考,平時的每日氣溫和降雨都有明顯誤差,偶爾還會一夕之間全面翻盤,而且東山飄雨西山晴常有,甚至隔一條馬路就晴雨兩判。那麼,怎麼還會有人白癡到用只有神明才能做到的「預測精準」來要求氣象署呢?
一天颱風假損失315億?太誇張了!
這波颱風假爭議也正式將衍生的經濟損失搬上檯面,起源是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在接受《民視》訪問時指出,依照台灣2023年的GDP總值23兆元,換算成一天約630億,扣掉颱風天出勤勞工跟內需市場之後,估計一天經濟至少損失315億。
這是一個明確而龐大的數字,媒體自然趨之若鶩的爭相報導,沒有人在意這個估計數字有多麼簡單而草率,甚至沒有人想到去找總經專家諮詢。還好,有媒體人盯上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並獲得「不見得對於經濟全是損失」,以及「KTV滿座、百貨湧入人潮也有經濟貢獻」等回應。
平均每日GDP對半砍就成為一天颱風假的經濟損失,當然是簡單而草率的估計,這點在蔡明忠的回應中可略窺一二。我沒有資格嘗試給出精確的估計,但可以用GDP的組成點出林伯豐給出的數字有多麼誇張──家庭消費因颱風假而有一部分提前和延後,部分消費項目也有所改變,企業和政府消費大多只是延後,政府與民間投資、進口與出口等亦然,因此除了產能全開的事業單位可能發生減產損失之外,颱風假衍生的經濟損失相當有限(其產出在GDP當中歸類為存貨投資,因產能全開而無法延後)!
況且,縣市首長的颱風假決策只是規範公務與教育機構,民營機構不在此列。因此若屬產能全開的事業單位,業主還是可以要求員工照常上班,薪資可以照常或酌情增補,但不能強迫出勤,包括以扣薪和開除威脅等等。換言之,產能全開的事業單位為了降低減產損失,仍然可以權衡得失而在風雨中繼續產銷,例如台積電就是如此,員工多屬時薪制的麥當勞,則是用雙倍薪加上通勤車資公司買單來鼓勵出勤。
一天損失315億,一個簡單、草率、極度誇張的數字,卻成為大量媒體報導的標題,台灣的媒體真的病得不輕啊!
外國月亮比較圓?別開玩笑了!
颱風假爭議當然也引發了「外國月亮是否比較圓」的好奇心,這一波當中最受矚目的範例是日本,消息來源則是在台灣媒體版面上相當活躍的日本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
矢板明夫直言日本沒有颱風假,並宣稱自己高中時必須騎單車20分鐘,坐電車25分鐘,再走15分鐘才到校,而每逢颱風天都會提前出門然後披著雨衣衝進暴風雨當中,至於日本沒有颱風假的主因則是,多數民眾都勤勞敬業並使用大眾運輸系統。
如果有人因為這篇在多家媒體中出現的報導而主張取消颱風假,那麼必定淪為千夫所指,而且也確實是喪心病狂。事實俱在,我們經常碰到風速每秒數十公尺,雨量每小時數十公厘的颱風,再強壯的機車騎士和行人都頂不住,更別提那些隨風飄盪的各種血滴子了。
強迫學生在這種狂風暴雨中騎車或走路上下學,無疑是草菅人命,有幾個為人父母者不會心疼而且暴怒?自己被迫在這種狂風暴雨中上下班,不論是騎機車撞進風雨,還是頂著風雨步行穿梭在住家、職場、和車站之間,都同樣是草菅人命,有幾個人不會暴怒而幹醮?
或云,不想在颱風天上班上學的話,不會請假嗎?說得輕鬆,上班族即使不在乎扣薪水,總會擔心「變黑」吧,而除非是根本不在乎課業的學生,否則總會擔心跟不上進度和得罪任課教師吧。
事實上對許多上班族而言,白領一天薪水的「小確幸」只是休閒時間增加衍生的錯覺,該做的事情事後全都跑不掉,但颱風假仍是比較理想的抉擇,不但解決了學生搏命上下學的困擾,也讓上班族擁有向雇主據理力爭的強大依據──例如出事時黑心老闆不能再用「是你自動加班,公司沒有要求你颱風天出勤」來推卸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