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傳媒高峰論壇》迎接聯準會降息,該買股還是買債?張錫高喊「送分題」,全方位解析投資攻略

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5日出席「2024好好退休論壇《退休・活更好》」。(顏麟宇攝)

全球政經情勢詭譎多變,近期市場行情大起大落,也讓不少投資人手足無措。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認為,投資其實不難,賠錢都是輸在自己的心態,只要善用複利優勢、做好資產配置就不用害怕,退休準備有恃無恐。

《風傳媒》5日舉辦「2024好好退休論壇《退休・活更好》」,邀請張錫、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詹鼎正、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副院長邱智強、「郝聲音」Podcast主持人郝旭烈等各領域專家發表專題演講,深入探討退休生活的方向與規劃。

張錫先是分享一段小故事,前兩天晚間搭計程車回家的路上,素昧平生的司機竟然叫得出他的名字,原來運匠大哥是財經節目的觀眾,所以一眼就認出張錫,並且主動透露已經存到100張00878(國泰永續高股息),正好當天遭逢台股重挫將近千點,藉此機會詢問投資建議。

張錫提到「5G不錯啊」,結果司機不假思索地說,「00881(國泰台灣5G+)對不對?我看今天它和00878的收盤價一模一樣,都是22.09元耶!」張錫笑稱如果不是司機的提醒,自己都沒注意到這個巧合。接著他又詢問對方除了00878還有買什麼?司機回答「0091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那有買00929(復華台灣科技優息)嗎?只見司機搖搖頭,「感覺月配型的ETF不適合我。」

簡短言談之間,這位司機的回答讓張錫又驚又喜,因為對方不是純粹問明牌,而是認清自身的投資屬性,並且身體力行持續投入,「可見大家都很有理財意識和概念,退休準備真的是全民運動。」

ETF為何成為投資顯學?張錫解析主要優勢

根據國泰投信、台灣指標調查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攜手發布的「2024全民退休大調查」顯示,國民預估退休年齡約60.1歲,平均需要準備約1432萬元才能安心退休。

進一步觀察國人主要的投資理財方式,前三名依序為保險、股票、定存。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3年前的調查結果,選擇ETF投資的人一舉成長4倍,比重從8.8%躍升至32.1%排名第五,成為本次調查的大黑馬。

過去沒什麼人青睞ETF,為何這幾年變成投資顯學?張錫分析ETF的主要優勢,首先是因為「個股很難選」,能夠長年穩定打敗大盤的散戶寥寥無幾,就算是專業經理人、操盤手也不容易,但ETF透過指數追蹤多檔成分股,不只分散分險,還會定期調整投資組合汰弱留強。

此外,ETF的投資成本相對低廉,交易稅僅0.1%,優於股票的0.3%,經管費只有0.3%~0.9%,也遠低於共同基金的1.2%~2%。

聯準會即將降息 把握難得一見的「送分題」

展望後市,美國聯準會(Fed)將於9月降息幾成定局,張錫形容這是一道送分題,「買股票有機會吃得好,買債券有機會睡得好,如果想要吃得好也睡得好,不妨試試資產配置。」 (相關報導: 台灣人退休準備意識冠居亞太區,平均期望61歲就退休、每年收入50萬元 更多文章

他舉出近百年數據顯示,當年度股債齊跌只出現過5次,機率大約5%,凸顯資產配置的價值,可以有效平緩投資組合波動度。張錫強調,投資就是心理學,自己不害怕才會贏,生活才會有品質,穩健累積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