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甩國際刑事法規,普京訪問蒙古國有望推進中俄天然氣管線?

俄羅斯總統普丁2024年9月2日訪問蒙古,會晤蒙古總統,並就位於中俄合作的「西伯利亞力量2號」天然氣管線進行商談。(美聯社)

俄羅斯總統普京週一(9月2日)受邀造訪蒙古,週二(3日)的行程包含會晤蒙古總統。蒙古就位於中俄合作的「西伯利亞力量2號」天然氣管線(Power of Siberia 2)路徑上,但因中俄談不攏細節,該計劃近期陷入停滯。

俄烏戰爭之後,歐美各國大幅減少對俄國石油和天然氣的進口;路透社指出,俄國希望藉由「西伯利亞力量2號」管線,彌補俄烏戰爭以來歐洲天然氣銷量的損失。

然而,蒙古總理奧雲額爾登(Luvsannamsrai Oyun-Erdene)今年初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透露,過去2年來全球天然氣價格飆漲,讓中俄針對新管線的談判變得更複雜,雙方「都還在盤算和估計,商討經濟上的獲益」。

這次出訪蒙古之前,普京曾強調,西伯利亞力量2號管線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計劃等準備工作都「照計劃進行中」。

俄羅斯的天然氣抽水站。(美聯社)
普京曾強調,西伯利亞力量2號管線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計劃等準備工作都「照計劃進行中」。(美聯社)

不過,《紐約時報》分析指出,外界預料普京此行不會針對此管線計劃發表重大聲明;而且在今年8月,蒙古國會並未將該管線納入未來4年的預算內,這也顯示蒙古政界對此計劃的期望之低。

中俄之間已有一條「西伯利亞力量1號」管線,自2019年起供氣,預計2025年達到每年380億立方公尺的運送量。2號管線完工之後,預計每年從俄羅斯亞馬爾地區,經蒙古運送500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到中國。

蒙古未依國際刑事法院規定逮捕普京

地理上夾在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的蒙古,高度依賴俄國的燃料與電力供應,以及中國對其礦業的投資,近年則逐漸開始尋求經濟上的多元化。政治上,蒙古謹慎地在大國之間保持平衡,對於俄烏戰爭採取「中立」的態度。

然而,蒙古仍然邀請了普京到訪,且未依國際刑事法院(ICC)規定逮捕普京。

去年3月,ICC指控普京對烏克蘭兒童遭強制遷徙負有個人刑事責任,對普京發出逮捕令;蒙古身為《羅馬規約》的簽署國,有義務在普京踏上其領土時逮捕他、將他轉移至海牙審判。俄羅斯、中國、美國皆非ICC締約國。

這是ICC發出逮捕令以來,普京首度踏上ICC締約國的領土。據歐洲新聞台報導,蒙古派出外長到機場迎接普京,而非由總統本人親自接待,這似乎可以被解讀為一種「外交上的冷落」。

對於蒙古未逮捕普京,烏克蘭大為不滿。

2024年9月2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俄羅斯圖瓦共和國克孜勒進行訪視。(美聯社)
2024年9月2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俄羅斯圖瓦共和國克孜勒進行訪視。(美聯社)

烏國外交部發言人塔基(Heorhiy Tykhyi)在社群平台X上表示:「蒙古政府未能執行具有約束力的ICC逮捕令、逮捕普京,這對ICC和國際刑事司法體系是沉重打擊。蒙古允許了被起訴的罪犯逃脫司法制裁,也因而要分擔他的戰爭罪責任。我們會跟盟友合作,確保蒙古付出代價。」

烏克蘭上週曾呼籲蒙古逮捕普京,但克裡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i Peskov)對普京被逮捕的可能性不以為然:「不用擔心,我們跟蒙古的朋友有很好的對話……此行所有面向都充分準備好了。」對於ICC的指控,俄方多次駁斥,稱該指控是「出於政治動機」。

歐盟執委會2日亦發表聲明,對普京造訪蒙古之行表達疑慮,並呼籲蒙古執行ICC的逮捕令。

國際人權團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國際司法專案資深顧問維諾利(Maria Elena Vignoli)則表示,蒙古迎接普京這個「ICC的逃犯」到訪,不僅是「侮辱」了俄軍所犯下罪行的受害者,更破壞了「再怎麼有權力的人,都無法凌駕法律」的原則。

《紐時》分析認為,蒙古違背ICC規定、容許普京到訪,這再一次顯示俄羅斯仍對蒙古具有戰略影響力。位於柏林的卡內基俄國歐亞中心(Carnegie Russia Eurasia Center)專家陳寒士(Alexander Gabuev)表示,這對普京而言是「象徵性的勝利」,對蒙古來說則表明了,維持跟俄國的關係比實踐ICC的規範更為重要。

美國網媒POLITICO則引述匈牙利研究網絡的法律研究中心學者霍夫曼(Tamás Hoffmann)觀點,認為ICC可能會決定對蒙古採取行動,例如將此事提交到締約國大會上並譴責蒙古;不過,最後不太可能施加像制裁這類的重大舉措。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相關報導: 普京透露「我家小朋友說一口流利中文」:俄羅斯中文需求激增,成為第二大熱門外語 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林庭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