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災後垃圾處理模式 環境部長肯定台泥DAKA中心的貢獻

環境部部長彭啓明前往台泥DAKA再生資源利用中心,考察花蓮縣在自主處理垃圾及災後垃圾轉運方面的進展。(圖/花蓮縣政府提供)

環境部部長彭啓明於昨(12)日率領團隊前往台泥DAKA再生資源利用中心,實地考察花蓮縣在自主處理垃圾及災後垃圾轉運方面的進展。隨行的還包括政務次長施文真、常務次長沈志修及環境管理署署長顏旭明。此行的重要性在於了解氣化爐的運作情況,並與台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台泥公司)及花蓮環保局進行深入交流。

花蓮縣於2024年4月3日經歷芮氏規模7.2的大地震,導致蘇花公路多處坍方,垃圾轉運受阻。台泥花蓮和平廠的設備也因此受到影響,被迫暫停運作。垃圾轉運在經歷近兩個月的停滯後,隨即又在7月底因颱風“凱米”再次受挫。儘管挑戰重重,各方努力下,垃圾轉運目前已恢復正常。

花蓮縣政府與台泥公司合作,依據促參法興建的再生資源利用中心於2023年12月正式營運,為解決花蓮縣垃圾堆置問題提供了關鍵方案。透過廢棄物資源化,該中心不僅有效替代原料與燃料,還縮短了垃圾轉運路程,實現了減少碳排放、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在垃圾處理的同時,該中心還推動了當地的重建、觀光發展與就業機會的提升。

彭啓明部長強調,花蓮縣與台泥公司之間的公私協力模式及結合水泥窯技術的垃圾去化策略,為其他縣市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範例。 (相關報導: 全球首創「沒有水泥窯的水泥廠」!台泥非洲喀麥隆新廠啟用,每噸水泥減碳40% 更多文章

花蓮縣縣長徐榛蔚表示,儘管花蓮經歷強震及颱風的重創,氣化爐系統得以迅速恢復運作,成功協助解決迫在眉睫的垃圾去化問題。她呼籲民眾與遊客在造訪花蓮時,能夠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共同減少垃圾轉運壓力,促進環境永續與資源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