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份財報,害1萬多人被裁員!Intel關鍵數據全解讀:晶片巨人將由美國政府來解救?

8月1日盤後,半導體大廠Intel發布令人失望的財報,盤後股價重挫近2成。(陳昱凱攝)

昔日晶片巨人,今天慘摔一跤!美東時間8月1日盤後,英特爾(INTC.US)公布了2024年第二財季業績報告。依據報告數據,英特爾第二季獲利為12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衰退1%;毛利率為35.4%,較去年同期下降0.4個百分點。 

英特爾最新一季的EPS為0.02元,遠較外界預期的0.1元少了八成之多。消息一出,英特爾美股盤後一度大跌超過20%,截至當地時間2日凌晨6時,該股於盤前下跌至22.85美元。 

大舉裁員15%,以提高毛利

英特爾CEO基辛格(Pat Gelsinger)在財報中直言,這次成績單「令人失望」。基辛格為此宣布了一系列節約措施,以減少銷售和營運成本。其中,英特爾將在2024年底前裁員15%;截至6月29日,英特爾僱有約11萬名員工,這意味著預估超過1.6萬人恐將遭到辭退,這些員工主要是不負責研發的銷售、行政部門職員(譯註:marketing, general and administrative)。 

報告還宣布,將從今年第4季起停止配發股利,直到「現金流改善到可持續的更高水平」,這也中止了Intel自1992年以來,長達32年、每季都配息的難得紀錄。這一系列措施的目標,是在2025年減少100億美元資本支出。基辛格在給員工的信中說到:「我們的成本太高、毛利率太低,需要更大膽的行動來解決問題,」他希望藉此提高營運效率並加速推動轉型。

英特爾的轉型之路:把代工部門切出來 

自從2021年2月基辛格再次進入英特爾掌舵,他便大力推動變革。基辛格重新定義英特爾的行業地位,引入IDM 2.0經營模式,痛下決心分割晶圓代工部門,成立Intel Foundry Services(IFS)部門,財報也分開呈現設計與代工兩大部門成果,有如在內部成立負責製造的分公司一般。IFS除了負責英特爾的代工製造業務外,也接單其他公司的晶圓代工業務。

IDM意指「垂直整合的裝置製造商」(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英特爾從加州聖塔克拉拉城起家時即是IDM廠,獨力研發晶片並製造、銷售,韓國三星(Samsung)也是採取IDM經營模式。半導體業另一種商業模式則是無廠(fabless)業者,如輝達(Nvidia)、聯發科(MediaTek)等,他們專心從事IC設計,再將訂單交給專心代工製造的台積電(TSMC)生產晶片。

基辛格大刀闊斧分拆Intel,是要讓晶片代工與設計兩大部門跳出長年來彼此拖累的窠臼,讓代工事業部門獨力負責自身的營運、定價,進而減少營運費用,並且鬆綁設計部門的效率,讓彼此發揮更好效率,也讓資本市場從更透明的產能利用率、製程良率等數據,了解英特爾真實營運狀況。 (相關報導: INTEL為何重挫?半導體市場情況有這麼差?4張圖看懂晶片巨人緊急止血現狀 更多文章

5N4Y策略真能讓Intel追上台積電嗎? 

有感於疫情以來,個人電腦市場衰退、通膨上升對晶片銷售的負面影響,以及台積電的強力競爭,基辛格在2021年還推出了「4年5節點」政策,也就是要在4年內達成5項技術里程碑,以追上台積電的先進製程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