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公布的美國經濟成長率為2.8%(季增年率),明顯優於首季的1.4%,以年增率而言高達3.1%。相較大部份國家,美國經濟堪稱「一騎絕塵」,持續拉開與其它經濟體的差距,美國經濟的韌性、作為超強的優勢與利益,在此一覽無遺。
疫情、通膨、升息,但美國經濟依然亮麗
美國第2季的經濟成長率優於專家預期,主要是受惠於國內強勁的消費,而這個經濟表現是在聯準會大幅緊縮貨幣政策、為了抗通膨而把利率調高到5.25%至5.5%的23年高點時達成,更讓人看到美國經濟的韌性。
相較之下,日本已經連續2季陷入衰退,今年第1季的經濟年增率衰退0.7%,另一個大型經濟體歐洲,也在零成長與衰退間徘徊,歐元區今年首季成長率只有0.5%。甚至與開發中國家相較,這個成長率也相當顯眼:例如中國第2季經濟成長率4.7%,雖然帳面數字比美國高,但考慮到發展程度時,美國經濟的亮麗就遠超過中國。
事實上,這也是美國經濟這幾年給外界的感覺。雖然在2020年時經濟因新冠疫情受重創,單季衰退幅度曾達3成(季增年率)、失業率一度飆高到14%多,但復原速度也最快,在其它國家仍在疫情帶來的經濟創傷中掙扎時,美國已回到正成長、失業率快速下降,2年不到就降回4%以下。美國總統拜登在其「退選談話」中,驕傲的說他的政府創造破紀錄的1600萬個就業機會,並非虛言。
歐盟經濟規模從超越美國到落後
此外,在通膨再起後,聯準會以「急行軍式」的方式升息,從2022 年初以來共升息11 次、累積升息21 碼來到5.25 % ~ 5.50 %區間,是2007 年8 月以來最高的利率區間。許多專家學者都擔心、也警告會讓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但至今美國經濟仍穩健的走在成長軌道上,外界認為聯準會可能已實現一次漂亮的軟著陸。
這種經濟表現也讓其它國家與美國的差距日益拉大。以歐洲而言,原本以歐盟(或歐元區)來看,是足以與美國比肩的龐大經濟體,例如2005年時,美國GDP規模13兆美元、歐盟是近12兆美元,歐盟是美國的92%。在2008年時,歐盟甚至以16.2兆美元的規模超越美國的14.7兆美元。
但之後因歐盟的低成長率及匯率因素(還有英脫歐的政治因素),美國又超越歐盟、且兩者差距越拉越遠,到2020年時美國21兆美元、歐盟15兆美元,只有美國的72%;去年美國為27.36兆美元、歐盟為18.35兆美元,美國比歐盟大上50%,或是說歐盟只有美國的67%;即使加上英國的3.34兆美元,差距也是遠。
美國經濟表現佳讓外界意外的原因有幾個,一個是在為抗通膨而連續緊縮、利率拉高到23年高點之後,經濟猶未被打下去,甚至以就業市場為指標看,保持在4%左右的失業率是已近乎充份就業。 (相關報導: 季凡觀點:回溯美國與臺灣歷史數據,何者資產上升更快? | 更多文章 )
保護主義抬頭,自由貿易不吃香
再一個原因是從川普到拜登的2任政府,經濟政策已由上世紀80年代以降、從雷根時代開始推動的開放經濟、自由貿易,反轉為實施產業政策、保護主義,坦白說,根據過去40年,美國在全球到處推銷的「華盛頓共識」,及以美國為主流灌輸給大家的經濟學,保護主義等作法對經濟不利,但美國開始搞保護主義卻還是維持良好的經濟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