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20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重點討論深化改革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其中包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實行方式。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規定,政府通過財政、稅收、金融、土地、人才以及產業政策等扶持措施,將人才和資源轉移進農村發展,儼然毛澤東時代「上山下鄉」再現,引起外界關注,中國是否會重回「人民公社」模式。
毛澤東時代「青年上山下鄉」再現?
根據已經公布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條文中可以發現,數項帶有明顯計劃經濟色彩的條文,例如集體建設用地、集體財產管理經營、農村組織集體接受黨幹部領導、按勞分配、共同富裕等,儼然是「人民公社」組織再現。
中國近年由於經濟下行導致城市內勞動人口嚴重過剩,其中以持有農村戶口至城市就業的「農民工」,以及無法擠入就業市場的大量大學畢業生占多數,即便在統計方面加入「靈活就業」等方式,仍無法掩蓋愈趨嚴重的失業率數據,據官方去年6月統計,青年失業率已超過21%,隨後便「蓋牌」不再公布。
因此習近平不斷要求,青年應該要「下鄉」解決城市失業問題並且振興農村,以「新質生產力」作為指導路線,推動農村集體經濟。各界分析,中國政府很可能會將城市的失業人口及大學生轉移至農村發展,以此來解決失業率節節高升的現況。

「大鍋飯」與供銷社 中國發展正在快速「倒車」?
1997至2003年間,人民公社因社會主義經濟系統瓦解而停擺。但是習近平上任後,自2013年起由中央發布文件,重新支持供銷社發展。截至2018年,供銷社已恢復重建逾萬家,總數超過三萬家,鄉鎮覆蓋率從2012年的56%提高到95%。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看供銷社,令中國走向共同富裕的底氣! | 更多文章 )
近日《自由亞洲電台》指出,中國重啟逾五萬個供銷社,準備應對經濟危機、降低國際制裁風險,供銷社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儘管有中國住建部及衛健委官員表示,這只是加強基層社區服務,但連俗稱「大鍋飯」的國營食堂都已經重回公眾視野中,預示著計劃經濟時代即將再現的徵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