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樹木共好降低移除爭議!邱俊憲、陳慧文:訂定學校周邊道路樹木保護規範

高市議會舉辦學校周邊道路與樹木共好設計公聽會,由陳慧文和邱俊憲議員共同主持。(圖/高市議會提供)

時值暑假期間許多學校陸續進行通學道工程,也引發樹木移除的爭議,高雄市議會於12日舉辦學校周邊道路與樹木共好設計公聽會,由陳慧文和邱俊憲議員共同主持,建議高雄市政府應制定相關工程的規範,跨局處進行合作,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打造舒適、安全、生態兼具的人行空間。

陳慧文表示,近期陸續發生學校周邊人行道改善工程移除樹木引發爭議的事件,突顯出在追求道路安全的同時,如何兼顧樹木保護與社區環境品質,是我們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藉由這次公聽會,深入了解學校周邊道路改善工程,如何在兼顧學童通行安全與樹木保護間取得平衡。

森林城市協會理事長莊傑任指出,許多通學道改善沒有善用道路用地,導致毀樹與交通安全問題,校方說通學道只能使用校園內的土地,然而人行道往校內增寬導致大量毀樹,同時也不利交通安全改善如路口瘦身、停車彎等安全工程無法施作,而這次提撥預算的國土署,還有高雄市政府並無既存樹木工程保護規範,導致許多不必要的樹木斷根、移植和砍除。他主張通學道設計應優先以設計手段避免大樹移植、砍除,禁止下阻根板、砍除樹主要根群等,建議透過道路用地變人行道、路口人行道外推、退縮圍牆、架高人行道、擴大植穴。等處理方式。

高市行道樹組成原生本土種僅有15%,外來樹種比例過高

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林昆海提到,高雄市行道樹組成原生本土種僅有15%,外來樹種比例過高,樹種選擇未考量人行道寬度與植穴的大小,因而毀損比例高達31.82%,而不當修剪造成毀損比例也高達57.1%。高雄市擁有保育類黃鸝鳥數量為全台最多,其多於黑板樹、雨豆樹和桃花心木築巢,而鳳頭蒼鷹也於黑板樹築巢,他建議植栽維護管理,避開3-6月繁殖季的樹木修剪,樹木修剪方式檢討避開邊緣與斷頭。高雄市行人路權促進會常務理事吳亭君強調,之前我們曾做過一個實驗就是坐機車上學和走路上學的孩子,畫圖呈現學校的地理環境很不一樣,過去也有人研究自己走路上學的孩子大腦的部分發展會更好,走路中探索與遊憩。促進會正規劃有關於通學道及行道樹等相關課程,屆時也會與相關單位分享,提供有效資訊給大家。

過去曾參與20多個通學道的建築師曹毅豪,認為通學道的主辦方是誰關乎改善成果,他指出,若由工務局來承辦,會考量行道樹樹穴、人行道周邊的商家、排水溝等問題,若交由學校處理礙於經費僅能單純處理人行空間,若由工務局則邀集地方人士等進行事先溝通,同時擴大解決排水問題,但也勢必增加工程預算,事前的溝通與設計須先進行。

樹木專家王瑞輝強調應該提供學童一個舒適安全又生態的通學道,樹木移植不僅喪失生態,在炎熱的氣候下更缺乏舒適性。透過「迴避」、「縮小」、「減輕」、「補償」等措施,降低工程對樹木的影響,但施工完後卻未能將樹木恢復,它可能會奄奄一息。在步道改善工程,不僅施作平整而已,應將舒適和生態納入,如果前端有確實落實,完工後就不需要大聲疾呼保護樹木。

邱俊憲提到,此次國土署核發補助學校周邊道路工程,要求務必今年完成,在原物料調漲的情況下,造成學校的完工壓力。登發國小依照相關規定提出計畫,卻演變為行道樹砍掉的爭議,他建議在計畫審核中加入跨局處等專業意見。 (相關報導: 台灣必吃不是鳳梨酥、太陽餅!老饕讚1低調美食「人間美味」:驚為天人一吃愛上 更多文章

陳慧文與邱俊憲議員均主張,市政府訂定學校周邊道路與樹木保護的相關規範,讓每次發生的工程爭議獲得解決,教育局每一年邀請專家舉辦行道樹的相關知識,並於前期作業進行多方溝通,讓人行空間的改善更為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