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獄生活作息是什麼?怎麼解決性需求?受刑人親揭被關小房間的內幕

監獄裡的生活究竟是怎樣呢?伙食真的有外界傳言的那麼澎湃嗎?到了夏天有沒有冷氣可以吹?該如何洗澡解決生理需求呢?(資料照/取自Pixabay)

(文章2025年3月14日更新)監獄裡的生活究竟是怎樣呢?伙食真的有外界傳言的那麼澎湃嗎?到了夏天有沒有冷氣可以吹?該如何洗澡解決生理需求呢?媒體人黃揚明,分享了在看守所會遇到的情形,包括:脫光光檢查身體、炎炎夏季沒有冷氣、入房後毫無隱私等。對雖說看守所與監獄的管理強度可能有落差,但究竟入監後會遭到什麼折磨?《風傳媒》整理受刑人真實的日常給大家。

「Youtuber超哥」曾訪問過多次進出監獄的兩位受刑人,「鑽石」與「國哥」二人,分別待過東城技訓所、台北少管所、土城看守所、台北監獄、嘉義監獄、台南監獄,分享受刑人在監獄裡的作息、伙食、日常生活。

監獄生活作息是什麼?

起床與睡覺

在監獄早上6:50就會響鈴,起床後在舍房裡盥洗,約莫15分鐘後要集合完畢,但仍會因為舍房的大小、人數等等,而影響盥洗的速度。國哥表示表示台北監獄大概一寢舊觀13~14人,早上盥洗就會很趕。鑽石補充,監獄裡幾乎都沒有床,是睡在地板上的,只有薄薄的涼蓆鋪在地上睡,如果被關到比較小的房,涼蓆還要和別人重疊。

上廁所沒有水可以沖?

部分監獄的廁所是蹲式馬桶,有一個小小的矮牆稍微圍住,有提供衛生紙,但是因為沒有垃圾桶,大家只能用水沖洗。不過,鑽石表示,水不是水龍頭打開隨時都有的用,有固定的放水時間,一天只有3~4次的放水時間,有附塑膠儲水桶,就會趁著有水的時候趕快存,因為馬桶沒有沖水閥,所以必須先儲水,上完廁所才有的沖。

監獄。
監獄簡陋的廁所連門都沒有。圖為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資料照/梁溶珈攝)

如果是半夜要上廁所,大家會尿在塑膠小水杯裡面,然後在慢慢倒入馬桶,才不會尿太大聲,被獄友討厭。

監獄。
過去的政治犯,會把馬桶的積水拿來洗衣服。早期的監獄,連廁所的檔板都沒有,毫無隱私。而在馬桶的旁邊就式起居的地方。(資料照/梁溶珈攝)

受刑犯對「沅腸」有毒品的依賴

根據臉書粉絲專頁《台灣監獄》報導,平日早餐後、出封前(即舍房門打開、踏出舍房準備到工廠),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可能是所有受刑人唯一能在在平日舍房裡蹲廁解便的時段,一般舍房會有七、八人甚至十多人不等使用一個馬桶,而上廁所是有順序的,房裡有輩份的人先上,不是你想上就上。

收封後,所有的人都回到歸屬的房舍,一群人擠在狹窄不通風的環境,通常是不希望有人蹲廁解便的,因為大家都不希望在空氣中一直瀰漫著屎味到隔天早上。除非真的忍不住,但額度有限,否則就會惹人嫌惡,所以受刑人幾乎需練就控制便意。

想大便,沒時間、沒隱私醞釀,怕味道被嫌惡,怕用水過多被抗議,長期習慣憋著,再於特定的時間使用浣腸來解便。沅腸使用的情況,已如同施用毒品的依賴。

受刑人怎麼洗澡

根據臉書粉絲專頁《台灣監獄》報導,監獄長期處在限水的狀況,惡劣一些的狀況是僅有早、中、晚時段供水。要利用這些有水的時段洗碗、洗澡、洗衣、清潔環境、刷水房並儲水,儲水在地方有限、人數無限的有限的水桶裏,幾桶水要供應給七、八個甚至十五、六個人使用,在限制用水的狀況下,生理上的排泄自然也被迫受限制,炎熱高溫十多個人擠在房內,連清洗汗濕的毛巾也只能等待下次供水。監所供水制度讓收容人與環境衛生狀況無法維護,影響收容人健康。 (相關報導: 為何古代死刑犯的最後一餐中,都會放一塊腥臭的生肉?別小看它,背後大有用處 更多文章

天氣再熱,酷暑三十六、七度,也別天真的以為供水時就可以洗澡沖涼,因為在「平日」,舍房內規定是不能洗澡的,否則辦違規論。天氣再冷,冷氣團、寒流來襲,不下工廠的假日,只能在舍房內洗澡,舍房內是沒有熱水的。只有冷水,收容人可以選擇洗或不洗。